7月以来,河南南部东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山东南部持续高温少雨,土壤失墒加快,旱情快速发展,部分地区旱象显现,对玉米大豆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为贯彻落实全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推进视频会精神,精准精细抓好黄淮海在田玉米大豆田间管理,落实落细防灾减灾关键技术,7月30日,全国农技中心举办黄淮夏播作物防灾减灾技术培训班,邀请国家气象中心、中国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等单位专家,针对当前黄淮地区气象条件,聚焦在田玉米大豆田管重点环节,培训水肥管理、抗高温干旱、防旱涝急转、病虫防控等防灾减灾技术。
扫描二维码观看直播回放
当前,我国已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气候不稳定性明显增加。黄淮夏播作物已进入生长关键期,也是强化水肥管理、防灾减灾的关键窗口期。各地要继续深入推进实施奋战100天抓夏管提单产抗灾夺秋粮丰收行动,进一步增强农业防灾减灾意识,建立健全快速响应机制,防救并举,最大限度减损失、提产量、夺丰收。
强化灾害应对
针对当前黄淮部分受旱地区,要抓紧抗旱浇水,宁早不晚、浇足浇透。充分挖掘现有水利设施潜力,扩大供水能力,有条件的通过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实现精准供水、水肥一体、节水增效;对水源不足的田块,适时蓄水保墒,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视情况采取
输水管、水袋或水车等扩大灌溉面积,浇好“救命水”。同时,及时疏通沟渠,防止旱涝急转。
加强技术服务
聚焦重点作物、重点区域,以农技员进村包户联主体单产提升农技行为抓手,开展现场观摩、田间课堂、视频宣讲等,组织专家、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切实把防灾减灾、提单产等关键技术指导到人、落实到田。
及早一喷多促
“一喷多促”可实现防病治虫、促进灌浆、防止早衰、提高产量等多重效应,是实践证明可行的一项技术举措。各地要高度重视,统筹项目资金抓早抓好,准确把握玉米大喇叭口至乳熟、大豆花荚至鼓粒窗口期,及早开展喷施作业。
安徽、山东、河南等有关省份负责玉米大豆技术推广人员,重点县农技人员、社会化服务组织、种植大户线上参加培训。截至当天15时,累计网络点击量超30万人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