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农机行业热点资讯: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发布5月份农机市场景气指数;全国夏粮小麦收获进度过七成 先进适用农机装备为“三夏”麦收保驾护航;我国首台孜然采收机试车成功;河北、山东等12个省份将以部省联动方式开展精密
播种机质量调查;天津小麦机收会战拉开序幕;上海市2025年1-4月农机出口金额同比增长22.45%。
截至6月10日17时,全国已收获夏粮小麦2.6亿亩,收获进度74.72%。当日收获1380万亩、投入
联合收割机19.66万台(去年当日收获1037万亩、投入联合
收割机19.72万台)。江苏麦收正在扫尾,陕西过八成,山西过六成,山东近六成,河北过两成半。随着近年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加力推进,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优机优补”“有进有出”和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持续实施,我国农机装备加快发展,在用联合收割机迭代升级,性能持续提升。收获机械质量高、性能好,保障小麦收得快、收得好。在“三夏”麦收现场可以看到,更多装有北斗辅助驾驶、作业质量监测、触控操作终端等智能化设备的联合收割机部署到生产一线,助力夏收高效推进。
【详情】 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发布的2025年5月份中国农机市场景气指数(AMI)为43.5%,环比下降4.4个百分点,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从环比看,6个一级指数全部下滑。其中,效益指数降幅最大,环比下滑8.5个百分点;从同比看,6个一级指数中除库存指数和人气指数略有下滑外,其余全部呈上升趋势,其中农机补贴指数增幅最大,为3.9个百分点。6个一级指数全部停留在不景气区间。
【详情】 日前,由国机集团下属企业新疆中收农牧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中收“)研发的我国首台孜然采收机在喀什岳普湖县试车成功,达到预期设计要求,标志着当地孜然产业正式迈入机械化采收阶段。试车现场,采收机在孜然田中高效作业,切割装置精准划过孜然植株,自动化收集系统同步运行,割落、收集,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流畅高效。
【详情】 为强化大面积单产提升机械化支撑,全面了解掌握单粒(精密)播种机产品整体质量状况,推动生产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近日,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印发了《2025 年单粒(精密)播种机质量调查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农机化总站将以部省联动的方式,在河北、内蒙古、山东、湖北、陕西以及黑龙江、江苏、安徽、河南、四川、云南、新疆等12个省、自治区(以下简称为省)开展精密播种机质量调查。调查对象为2022 年—2024 年期间购买,享受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的,使用满一个作业季节的部分在用单粒(精密)播种机。
【详情】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三夏”工作视频调度会精神和农业农村部夏粮机收服务保障工作视频推进会部署要求,6月11日,以“发展农机新质生产力 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天津市2025年“三夏”机械化生产现场推动会在滨海新区小王庄镇举办。活动共分为3个展区,分别为农机展示区、作业演示区和技能比武区。
【详情】 据上海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上海市对其他金砖国家成员国实现进出口1293.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同)增长7%,占同期上海市进出口总值的12.9%。其中,出口634.7亿元,增长34.2%;进口658.8亿元,下降10.5%。其中,2025年4月,农业机械出口金额138136.9578万元,同比增长29.62%; 2025年1-4月,农业机械累计出口金额553068.7486万元,同比增长22.45%。
【详情】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