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5年夏粮产量数据:全国夏粮总产量14973.8万吨(2994.8亿斤),比2024年减少15.3万吨(3.1亿斤),下降0.1%。其中小麦产量13816.0万吨(2763.2亿斤),比2024年减少16.7万吨(3.3亿斤),下降0.1%。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副司长魏锋华解读夏粮生产情况表示,2025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单产持平,实现了稳产丰收。
夏粮单产在受旱情影响下能够持平的主要原因:
一是多措并举抗旱保粮。今年,河南、陕西等主产区发生了较重旱情,对夏粮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受旱地区积极引水调水,全力抗旱浇麦,大部农田实现了有效灌溉,有力减轻了旱情影响。特别是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抗旱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其他灾害偏轻发生。今年夏粮生产期间,除旱情外,其他灾情明显偏轻。小麦播种至返青期,主产区气象条件适宜,小麦出苗质量高,群体充足,生长基础较好。灌浆关键期,河南、陕西等受旱地区普遍降雨,旱情缓解墒情变好,有利于小麦增加粒重。成熟收获期,主产区天气以晴为主,未出现大面积“干热风”、“烂场雨”、倒伏等灾害,有利于小麦产量形成。此外,各地强化统防统治,病虫害显著偏轻发生,有利于小麦单产和品质提升。
三是深入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各地大力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落实小麦宽幅精播、播前播后镇压、水肥一体化、“一喷三防”等关键措施,着力提升单产水平。此外,今年夏收春小麦、薯类、豆类等低产作物面积有所调减,高产作物冬小麦面积略增,结构调整也有利于稳定夏粮单产。
另,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今年“三夏”大规模小麦机收自5月26日全面展开,至6月18日基本结束。期间全国投入
联合收割机80多万台、其中跨区作业的超20万台,国产9—10公斤/秒大喂入量联合
收割机已成为跨区主力机型;单机日均收获面积达80亩,效率比5年前提高了30%以上。此外,今年夏粮机收损失率进一步降低。各地既抓机收进度、也抓收获质量,深挖机收减损潜力,广泛组织技能培训,认真开展监测调查,山西、山东、河北等地机收减损比武现场实测损失率降低至0.7%左右,预计今年全国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继续控制在1%以内的较好水平,为夏粮丰收到手和全年粮食稳产保供提供有力保障。

注:本文由农机网(www.nongjx.com)整理发布,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