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范围: | 90~9000m3/h | 扬程范围: | 3.5~22m |
产品详情
概 述:
HW型混流泵为卧式、单级、单吸、前后开门结构、悬臂式混流泵。适用于输送清水或物理、化学性质类似于水的其它液体,被输送液体温度不宜高于50℃。广泛适用于农田排灌、工业和城市给排水等多种场合。
结构说明:
1.特点:结构简单、使用可靠﹑装拆方便,体形小、重量轻﹑流量大﹑效率高。
2.传动方式:有直联传动和皮带传动两种。常用动力机是电动机和柴油机。订货时应明确动力机的型号(功率、转数),以便确定联轴器或皮带轮的规格。
3.HW混流泵水泵方向:
向水泵进口看,叶轮一般为逆时针旋转(650HW—7S有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两种)。
型号说明:
150——泵进、出口直径。单位:毫米
HW——卧式涡壳式混流泵。
8——设计扬程。单位:米
S——结构形式(前﹑后开门结构)。
采用标准:
HW-S型泵采用GB/T13008﹑JB/T6667标准设计﹑制造﹑验收。
运行与注意事项
机组试运转
1、开机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机组各部件的螺栓连接情况。
(2)润滑、冷却水开启,检查管路中介质压力和流动情况。
(3)检查辅助设备是否正常工作,检查流道水位是否满足泵运行要求的淹没深度。
(4)电气设备已安装并经过试验、调试,符合设计运行要求。
(5)编制泵组试运行操作规程及试运行安全规程,报送业主、监理审核批准。
2、机组试运行
启动主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应无明显振动及其它异常情况,否则应立即停止运行进行检查。运行过程中应检查电器仪表工作是否正常、辅助水系统工作压力应满足机组使用要求,注意观察轴承温度,做好运行记录。主机组停止运行,应注意观察停止过程状况及机组倒转情况,切断所有辅助设备电源,关闭辅助水系统。机组试运行是最终检验机组安装质量的重要环节,为工程竣工验收提供条件和依据,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泵组试运行操作规程》及《泵组试运行安全规程》实施,由业主、监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参加完成。
故障排除方案
常见故障 | 原因 | 解决方法 |
水泵不出水 | 1,引水不够或真空泵抽吸泵内空气不够 2,进水管路漏气 3,吸程太高 4,水泵转向不对 5,输水总高度超过规定 | 1,继续灌泵或抽气 2,检查和排除 3,降低水泵安装高度 4,改变转向 5,降低 |
泵出水就中断 | 1,水中气泡过多 2,进水管窝储空气 3,进水管漏气 4,进水管路或叶轮被水草杂物堵塞 | 1,增加进水管侵入水中深度 2,排气 3,调整垫料,拧紧螺栓 4,排除杂物 |
出水量不足 | 1,进水管路或叶轮被水草杂物堵塞 2,转速不够或功率不够 3,输水高度过高 4,泵盖及叶轮磨损密封间隙过大 5,闸阀开得太小或逆止阀有障碍物堵塞 6,进水管口浸入水中深度不够 | 1,排除杂物 2,调整 3,降低 4,修复或调整纸垫 5,适当开放闸阀,排除障碍物 6,增加浸入深度 |
耗用功率太大 | 1,转速太高 2,传动轴弯曲 3,填料压的太紧 4,轴承磨损或损坏 5,皮带太紧 | 1,降低 2,校直 3,松开压盖螺母或填料取出打偏一些 4,更换 5,适当放松 |
产生杂音、振动 | 1,轴中心没有对正 2,轴弯曲,轴承磨损 3,底脚螺栓松动 4,叶轮局部堵塞 5,吸程太高,发生汽蚀 6,泵吸入杂物 | 1,找正 2,校直或更换 3,旋紧 4,排除 5,降低安装高度 6,排除 |
轴承发热 | 1,润滑油不足 2,润滑油质量不好、不清洁 3,轴中心没有对正 4,轴承磨损 5,皮带太紧 | 1,加油 2,更换润滑油,清洗轴承 3,找正 4,更换轴承 5,适当放松 |
装卸和调试
主泵机组安装
1、测量有关主泵、机组部件几何尺寸,确定电机基础、水泵基础的实际安装高程。
(1)水泵叶轮与叶轮外壳预装、测量叶轮上平面与外轮外壳上平面之间的距离,并做好记录。
(2)测量水泵叶轮中心线与叶轮上平面之间的距离,并做好记录。
(3)测量水泵导叶体上法兰面与下法兰面之间的距离,并做好记录。
(4)测量水泵泵座下法兰面与泵底板接触面之间的距离,并做好记录。通过上述测量数据推算,即可根据叶轮中心设计高程确定水泵基础的实际安装高程。
(5)测量水泵轴的长度及水泵轴下法兰面至泵下轴承轴颈处的距离,并做好记录。
(6)测量电机下机架上平面与下平面之间的距离,电机上机架上平面与下平面之间的距离,并做好记录。
(7)测量定子铁芯矽钢片的长度取其平均值,测量定子铁芯顶端到定子外壳上端面的距离,测量定子外壳的高度,并相应做好记录。
(8)测量转子铁芯矽钢片的有效长度,测量转子铁芯矽钢片顶端到转子上磁轭面间的距离,以及测量转子铁芯上磁轭面至电机联轴器下平面的距离,并相应做好记录。通过上述测量数据推算以及结合叶轮中心设计高程,即可确定电机基础的实际安装高程。
2、通过起重设备将泵导流隔板、泵进水喇叭底座、进水套管、叶轮外壳及叶轮转子,通过吊装孔吊入流道层,放置在一旁,便于安装时使用。
3、通过起重设备将水泵层内的出水钢管段、伸缩节、异径管、穿墙管等,通过吊装孔吊入水泵层内,放置于一旁,便于管道安装连接时使用。
4、利用起重设备将水泵基础底板通过吊装孔吊入机坑就位,垫好垫铁,穿好地脚螺栓,调整水泵基础底板高程及水平度、同心度,浇灌地脚螺栓二期砼,待二期砼达到强度后,拧紧地脚螺栓,复查水泵基础底板的高程及水平度、同心度,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5、利用起重设备进行导叶体与泵座的连接,并将导叶体与泵座的组装件吊入机坑与泵基础底板连接,调整泵座的水平、中心应符合安装要求,拧紧联接螺栓。
6、吊入泵60°弯管与泵座连接,吊入电机下机架并调整电机下机架的水平、高程、同心,应满足实际安装要求。穿入电机地脚螺栓,复查电机下机架的高程、水平、中心要求,浇筑电机地脚螺栓二期砼,达到砼强度要求后,拧紧电机地脚螺栓,再次检查电机下机架的高程、水平、中心,应符合要求,否则应重新进行调整。
7、吊入电机定子到电机下机架上,并用螺栓与电机下机架连接,利用测同心的方法精调电机定子与水泵上、下轴承窝处的垂直同心度,使电机定子中心与水泵上、下轴承中心处于同一安装基准线上。调整时应保证水平与高程同时应满足要求。当同心与水平度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垂直同心度,要求应满足规范规定。同时应注意60°弯管与出水管法兰连接时的中心线、平行位置状况要求。
8、再次复查电机定子、水泵外壳同心度、水平度、高程,应满足安装要求,浇灌电机基础、水泵基础,地脚螺栓部分的二期砼。
9、利用手拉链条葫芦将流道层内的叶轮外壳、叶轮转子、套管、喇叭口底座移到泵导叶体下方,通过起重设备配合手拉链条葫芦,起吊泵轴,穿入泵外壳内,并且泵轴与叶轮转子螺栓联接紧固锁定,利用手拉葫芦固定在电机下机架上,将泵轴与叶轮转子联接件起吊垂直悬挂于电机下机架上。
10、在流道层利用4只手拉链条葫芦起吊叶轮外壳,将叶轮外壳上法兰面与泵导叶体下法兰面螺栓连接紧固,并且将悬挂于手拉链条葫芦上的泵轴与叶轮转子的组装件松下,放到叶轮外壳上。
11、利用起重设备将轴承盖、填料压盖等吊起穿入泵轴上并固定,使用起吊电机转子的专用工具,将转子吊入定子支承在下机架上4只千斤顶上,上机架吊至定子上对中,并用螺栓将上机架与定子联接。
12、组装电机推力头、镜板,将组装件压入电机轴上并安装卡环,调整电机推力轴承、推力瓦水平,松下4只顶起电机转子的千斤顶,使电机转子的重量由推力瓦承受,调整电机空气间隙、电机转子高程,利用人工盘车进行电机轴摆度的处理,并达到安装规范要求的范围内。
13、利用4只手拉链条葫芦将水泵轴与叶轮的组合件抬起,并与电机轴螺栓连接人工盘车测量水泵上、下导轴承处的摆度值,应满足安装规范要求的范围内,否则必须进行水泵轴联轴器法兰面的铲刮处理。水泵上、下轴承处摆度值处理后在要求范围内,将电机轴与水泵轴联轴器钻孔安装精制螺栓拧紧固定,并且在电机上机架与电机定子间也应钻孔打定位销。
14、调整电机转子磁场中心的高程位置及空气间隙值、主轴水平度、叶轮间隙值,使其均符合安装规范要求,进行主轴定中心,按水泵下导轴承轴窝为基准,通过盘车调整主轴在轴承中的位置。
15、根据主轴定中心后的位置,进行电机轴承水泵上、下导轴承的组装,并且组装冲洗套管与导叶体螺栓连接固定,填盖函部件的组装固定。
16、在流道层利用4只手拉链条葫芦起吊泵进水套管,进水喇叭口底座与泵叶轮外壳进行螺栓连接调整,并在调整好后,浇灌进水喇叭口底座地脚螺栓二期砼,待二期砼达到强度后,紧固进水喇叭口底座地脚螺栓。
17、在流道层内利用手拉葫芦进行泵导流隔板的拼装、固定,在水泵层内利用手拉链条葫芦进行出水管道的拼装连接。
18、安装电机罩盖、挡风板、油位器等,并且进行电机上、下油缸(安装期间已进行油渗漏试验)加油,安装主机组辅助管路,进行电气接线。
主机组安装质量标准应符合水泵安装规范SD204-86要求,以及水泵厂、设计院提出的要求。水泵泵体:高程允许偏差≤±2mm,水泵下轴承处摆度≤0.15mm;水平允许偏差≤0.05mm/m,水平上轴承处摆度≤0.10m;同心度允许偏差<0.05mm/m,叶轮间隙<1.5mm。电机定子:水平允许偏差<0.05mm/m, 同心度偏差<0.05mm。泵出水口中心轴线与DN2000出水管中心轴线二中心允许偏差≤2mm,平行允许偏差≤1mm/m。
型号参数表
泵型号 | 流量 | 扬程 m | 配套电机 | |
m3/h | m | 型号 | 功率 kw | |
150HW-5 | 140 | 7.0 | Y123S-4 | 4 |
180 | 8.0 | |||
200 | 10 | |||
150HW-8 | 137 | 8.7 | Y123S-4 | 5.5 |
180 | 8.0 | |||
216 | 6.8 | |||
150HW-12 | 137 | 15.3 | Y160M-2 | 11 |
180 | 12.5 | |||
216 | 9.7 | |||
200HW-5 | Y132M-4 | 7.5 | ||
360 | 5.0 | |||
200HW-8 | 270 | 9.6 | Y160M-4 | 11 |
360 | 8.0 | |||
432 | 6.0 | |||
200HW-12 | 270 | 13.5 | Y180M-4 | 18.5 |
360 | 12.5 | |||
430 | 10.8 | |||
250HW-5 | Y60L-6 | 11 | ||
540 | 5.0 | |||
250HW-8 | 407 | 9.6 | Y180M-4 | 18.5 |
540 | 8.0 | |||
648 | 6.0 | |||
250HW-12 | 402 | 13.5 | Y200L-4 | 30 |
540 | 12.5 | |||
648 | 10.8 | |||
300HW-5 | Y180L-6 | 15 | ||
792 | 5.0 | |||
300HW-8 | 594 | 9.6 | Y220L-6 | 22 |
792 | 8.0 | |||
950 | 6.0 | |||
300HW-12 | 594 | 13.5 | Y250L-6 | 37 |
792 | 12.5 | |||
950 | 10.8 | |||
350HW-8 | 900 | 9.4 | Y22M-6 | 30 |
1000 | 8.0 | |||
1100 | 6.7 | |||
400HW-7 | 1080 | 7.8 | Y250M-8 | 30 |
1260 | 6.8 | |||
1368 | 6.2 | |||
500HW-6 | 1690 | 7.6 | JS116-10 | 55 |
1980 | 6.2 | |||
2180 | 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