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深耕还田给淄博农业技术示范区带来什么

2009年08月11日 10:19来源: >>进入该公司展台人气:712


  去年秋天,我市秸秆禁烧和转化利用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这一历史性突破对环境保护的意义不言而喻,全市人民深有感受。围绕秸秆转化利用,临淄区全面实施了土壤深耕、秸秆还田技术。如果说去年秋种时农民对“深耕还田”的意义有了阶段性认识,那么今年夏季,特别是在农业技术集成示范区的试验对比之下,人们对“深耕还田”可谓心悦诚服,甚至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市土地旋耕已有15年至20年历史,长时间旋耕造成土壤板结,形成了犁底层。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林玉柱介绍说,小麦产量的70%来自土壤养分而非当季追肥。土壤深耕后,作物根系扎得深,特别是小麦后期养分几乎全部在深层吸收,深耕直接关系到籽粒是否饱满和内在品质的优劣。深耕让秸秆机械还田质量大大提升,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培肥了地力,小麦增产十分明显。同时,减少了化肥施用量,农业生产更加环保。

  在农业技术集成示范区这个“农民田间学校”里,专门推出了“深耕还田与不还田、旋耕还田与不还田、免耕还田与不还田”对比试验。“秸秆禁烧、还田后,以前俺光感觉空气好了,没想到对种地打粮也这么重要。俺这片地全是深耕还田的,你看这麦粒有多饱满。别看今年自然灾害多,照样比去年增产。”田间一农户高兴地说:“过去总认为农民谁不会种地?用不着组织和技术指导。现在俺才是真想明白了。”记者欣喜地了解到,同是今年曾受严重冻害的小麦,但示范区的小麦普遍表现受冻程度轻,抗寒能力强。原因就在于深耕后土壤疏松,小麦根系扎得深,植株壮,抗逆性强。

  记者又来到临淄西召村一田间,这里是山东新大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占地近2000亩,重点进行“山农14”等10多个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和展示,同时肩负着大田供种任务。公司总薛新义对“深耕还田”技术给良种选育带来的好处感受颇深。他介绍说,深耕后土壤疏松、平整、肥沃,还减少了病虫害。种子发芽整齐,发芽率高,小麦优良性状更加明显。而在多年“旋耕不还田”的地块,品种固有的很多高产稳产特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如“山农14”具有落黄好、千粒重高、抗干热风等特性,但种在旋耕田里成熟前一遇干热风很快就干瘪了,深耕还田地块表现则不然。今年经实打测产,基地小麦平均亩产比去年增加了120多斤。

  农业技术集成示范采取合作社模式操作,统一深耕、还田、施肥、防治病虫害。朱台镇的负责同志介绍,镇上成立了农技推广协会和农机协会,从土地耕翻、播种到收获都是一体化操作,让农民省心、省事又得实惠,加快了农业科技推广速度。

  记者感言:2007年,农业部推出了“农民田间学校”这一概念。我市农业技术集成示范区就是“农民田间学校”的一种*形式。农民在这里亲眼目睹、切身感受,对农业科技的重要性再认识、再提高,进而带来一种生产观念的变革。具体到“深耕还田”技术的展示推广来说,实实在在的变化远比“说教”富有成效。这一方面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另一方面也必将推动我市秸秆禁烧和转化利用工作走向常态化。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农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农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农机网,https://www.nongjx.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