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不同系统粉对与面筋含量的影响分析
小麦不同系统粉对与面筋含量的影响分析
面筋主要由麦谷蛋白和麦胶蛋白组成,由于麦谷蛋白和麦胶蛋白的相互作用使得面团具有良好的形状、内部组织和框架结构,所以面筋含量成为面粉评价中*的因素,也是小麦粉标准中的质量指标之一。小麦样品中的湿面筋含量,特别是面筋指数,是评价小麦面粉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小麦粉的面筋含量与小麦品种和加工等级有关,加工等级、小麦品种不同,面筋含量也会不同。面筋含量的测定可以使用面筋数量和质量测定仪进行测定分析。
实验材料:小麦品种为矮抗58、郑麦004和郑麦366。磨粉:将小麦按照软硬麦进行润麦,用布勒实验磨进行磨粉,同时面筋含量的测定可以使用双头面筋测定仪进行测定分析。
对于不同系统粉湿面筋含量的大小顺序为3B>2B>3M>1M>2M>1B,湿面筋含量的增加,蛋白含量也较高,利于提高湿面条的TPA回复性。对于上述三种小麦,其B磨的变化规律相同,均为3B>2B>1B,且增加趋势显著;1号麦的1M、2M和3M呈现“凹”字形变化趋势,且趋势不明显;2号麦1M、2M和3M大致相近而略有变化;3号麦的1M、2M和3M湿面筋含量相近,基本不变。由于蛋白质吸水量较大,湿面筋含量对面团的吸水性有很大影响;面团中面筋含量越高,吸水性越好。此外,面筋中麦谷蛋白和麦胶蛋白的比例会影响到吸水性;M磨粉由于含麦胶蛋白较高,吸水率会小于B磨粉。
对于不同系统粉干面筋含量,B磨粉顺序为3B>2B>1,M磨粉顺序为3M>1M>2M;干面筋含量的增加能够显著增加面条的粘结性和回复性。上述三种小麦的B磨粉变化规律,均呈现增加趋势;1号麦和3号麦1M、2M和3M的干面筋含量相近;而2号麦的1M、2M和3M的干面筋含量相差显著,1M粉干面筋含量明显高于2M和3M。湿面筋含量和干面筋含量主要区别就在于含水量的多少,即面筋的持水率。而面团中干面筋含量提高能够显著增加面团的持水率,并且能够显著降低面团的延展性,对延展性和持水率具有直接作用。
上一篇:拖拉机使用上的四种错误做法
下一篇:农机水垢的清除方法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农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农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农机网,https://www.nongjx.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