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哈哈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免费会员
收获机械
播种机
耕整机械
采暖设备
播种机械
耕作机械
秸秆机械
精品机械配件
青饲料收获机械
灌溉机械
烘干机械

追求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点

时间:2009-2-13阅读:2527
分享:
 

 

追求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点

 ——访河北农哈哈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张焕民

    到农哈哈采访那天,是正月十三。按照农村的习俗,过了元宵春节才算过完,正月十一就已开工的农哈哈上下都洋溢着一股新年的喜庆气息。

    张焕民的办公室宽敞、简洁,阳光透过大窗户落在地板上。*引人注目的装饰品就是墙上那块刻着毛泽东《满江红》的匾额。在浓重的河北口音里。一位白手起家的农机企业家轮廓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中国农机化导报》:您是怎样与农哈哈结缘的?什么时候开始进入播种机这个行业?

    张焕民:我初中即将毕业那年赶上“文化大革命”。人家城里青年是上山下乡,而我老家就在乡下,所以是“上山回乡”。回到故乡后先是在乡里的拖拉机站开拖拉机,之后由衬里推荐到农机站当了机手。农机站办了一个阀门厂,1980年我成为这个厂的厂长。后来阀门厂不干了,又到河北机电学院现河北科技大学进修了两年。

    1990年,深泽县农机局要求各地办实体。当时县农机局的局长是我的中学同学,觉得我有学农机、干农机的经验,把我从乡下调到县里来,负责农哈哈这个企业,那时候,农哈哈还是叫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试验厂。在同学的鼓动下,我把这副担子挑在了肩上。县农机局出资36千元,县农机监理站腾出几间旧房子,我们就这样开始搞起了玉米播种机,1998年开始生产小麦播种机。

    《中国农机化导报》:农哈哈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企业创办之后,关键性的转折出现在什么时候?

    张焕民:1991年、农哈哈生产出100台玉米播种机,1992年和1993年各生产500台。那三年,卖玉米播种机还要给客户配送平价柴油,推广得相当费劲。1994年生产了800多台、19952800台,并且出现了抢货情况,麦收时节农民排队到厂里购买玉米播种机。有的播种机出现故障送回厂里维修,等候购机的农民就对机主说:“你别修了,我把这台旧的买下了。”结果旧机器的价钱卖得比新的还好。

    在这种有利形势下,1996年我下决心,提出“保八千争一万”的目标,结果当年生产了13千多台,打了个大胜仗,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中国农机化导报》:“农哈哈”这个名字有什么涵义?“农哈哈,福天下”的宣传口号您是如何提出来的?它代表了农哈哈的一种什么理念?

    张焕民:“农哈哈”这个名称是我发动大伙一块取的。“农哈哈,福天下”,就是要造福天下,让农民用了我们的机器后都能笑哈哈。

    我家是种田人出身:从小我就帮着家里割麦子、拉玉米、拉犁,所有农活都干过。对于农民的艰苦,我有着切身体会。我一直在想这么个问题:怎样才能让老百姓不那么辛苦?后来我在乡里开拖拉机的时候,发现拖拉机不但可以提率,而且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工作强度。于是,我觉得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中国农机化导报》:毋庸讳言,对企业而言,追逐利润是企业的本性所在。作为一个涉农企业,农哈哈如何在实现自身赢利与造福老百姓、实现您过去的理想之间寻找到平衡?

    张焕民:企业要赢利,首先得让别人买你的账,不然就赢不了利,怎样才能让农民买帐,就是要卖给农民对他有用的机器。

    国家对农机的支持力度一向很大。尤其是购机补贴政策,对农民、对我们农机企业,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怍用。但是,我始终相信一条:不论有没有补贴,你都得让老百姓愿意用你的产品。农民买了你的产品后能赚到钱,你的产品才能真正推广开。企业自身不努力,不提升质量,光靠国家的补贴,产品不会有市场,企业也不会有活路。如果老百姓用你的机器能赚到钱,那么即使国家不给补贴他们也照样买。所以,首先得让农民赚到了钱,我们企业才能赚到钱,才能实现赢利。

  《中国农机化导报》:据记者所知,农哈哈生产的播种机已多年独占70%的*,按照通常的产业理论,70%的市扬份额已经是zui大的上限。农哈哈如何保持这个优势并保持发展势头?

    张焕民:主要依靠产品创新。不开发、不创新,就会落后。播种方式决定于播种器,现在世界的是气吸式播种器,一粒一粒的播种。这就牵扯到种子质量和农民播种习惯的问题。现在农民习惯多播种子,这是—种粗放型的种植方式,是一种浪费。

    播种机生产,我们的计划是分三步走:*步是老式播种机。第二步是仓转式播种机;这种播种机被列入“星火计划”,作为一种由传统播种机向精细播种机过渡的形态,已被广大农民朋友们所接受。第三步,我们将开发气吸精量式播种机,这种播种机是一穴一粒。如果种子质量不高,就会直接影响发芽率,因此对玉米种子也提出了很高的质量要求。美国先锋公司进口的种子发芽率可达到95%以上,目前,我们已经和他们达成了合作。允许先锋种子公司销售我们的播种机,他们连种子带播种机一块卖。先锋种子公司还利用我们的播种机为购种农民提供播种服务,每亩收取40---50元的作业费,保证每亩出苗达到一定数量。这就有效地实现了双赢。 

    《中国农机化导报》:当前播种机行业竞争是否仍然很激烈?您怎样看待播种机市场的发展趋势?2006年农哈哈在播种机方面有什么打算?

    张焕民:激烈!当然与玉米联合收割机生产领域的竞争不是一个档次。播种机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农村个体户,小作坊式的生产厂家,连农村一些修理门市部、电焊小作坊都可以生产播种机。

    从发展势头看,正是*的产品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落后的产品则被逐步淘汰,质量差的产品肯定被否决。北方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小麦和玉米居多。随着玉米种子质量的不断提高,玉米气吸式播种机将是以后的发展方向。我们县正在局部推广小麦免耕或旋耕播种一体化的播种方式,老百姓也能接受,如果将来能够推广开来,那么前面秋季玉米收割机收、后面小麦播种机播,秋收秋种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农民的劳动强度电就大大降低了。

    2006年上半年,我们主要生产玉米仓转式播种机。气吸式播种机还在开发推广过程当中,是我们推广工作的重头戏。下半年,原来老式的小麦播种机将向旋耕播种机、免耕播种机转化。以前耕种小麦,都要先耕地,耙地,然后再播种。现在这些工序都可以在一台拖拉机带动下完成。

    《中国农机化导报》:播种机的销售与产品的质量和信誉有直接关系,你们如何把好质量关?

    张焕民:我认为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想提高质量,首先要抓设计,设计这一环节对质量提升的贡献率可以高达80%。农业季节性比较强,不允许在用户使用季节出一天差错,因此必须设计出性能高、可靠性好的产品。我们每年租用农民100多亩地,为设计实验服务。

    要是产品普遍存在问题,那么产品在设计上肯定存在缺陷;如果只是个别产品有问题,那根源有可能存在于制造和管理过程中。所以,要想保证质量,*,设计人员一定要使用高素质的人才。第二,要用*的、精密的设备生产出比较规范的声品,保证高质量,农哈哈采用模具化生产、数控机床加工,产品内在质量和外观形象在全国农机行业比较。

    《中国农机化导报》:对于一些生产播种机的小个体户、私人作坊来说,有着快捷、成本低的优势。农哈哈作为国内规模zui大的播种机厂家,怎样去和这些小个体户竞争?   

    张焕民:我们主要靠质量和品牌去竞争,全体户的产品和我们的产品不在一个档次。例如我们现在生产的气吸式播种机比较*,个体户就没有资金和技术进行生产。

    有的消费者图便宜,会购买个体户生产的播种机。但是使用1年后,就会发现上当了,这些产品会出现开焊、螺丝松脱等毛病。像任丘就有一些个体户,把不同个体户生产的播种机零件组装成播种机,*,一般比正规生产的播种机便宜一两百块钱。但是,大多数的农民还是愿意购买品牌播种机。要是大多数农民都不认品牌的话,我们的*也占不到这么大。

    《中国农机化导报》:在播种机的自主研发方面。农哈哈是怎么做的?

    张焕民:在这方面,我们能够做到瞻前顾后,做到*产品与一般产品的结合。大连有—家企业专门生产气吸式播种机,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它始终没有做强做大,为什么?光瞻前不行,还得顾后。老百姓的种子还没有达到那个水平,种子播下去不发芽,老百姓接*。现在老百姓接受的产品你要生产,*的产品也要开发,等老百姓接受了新产品,再大扩大生产规模。也就是说,市场需要的产品才是好产品。   

    《中国农机化导报》:2002年农哈哈决定进军玉米联合收割机生产领域。可玉米机在当时还算一个并不成熟的产品,您心里是否有所顾忌?

    张焕民:顾忌,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紧张的,所以一开始只试制了几台玉米联合收割机,2005年也只不过生产了80多台,可是被农民一抢而光,没有一台退货的。我知道,在技术不成熟的时候,老百姓不能接受的时候,不要盲目扩张,否则很容易掉进陷阱里。一旦技术成熟了,产品质量过关了,老百姓接受了,你大规模进行生产的时候才算到来。我们和山东的情况有所不同。山东有个“跨越计划”,国家和省里给玉米收获机生产企业的投入很高。河北省没有这么多资金投入,农哈哈开发玉米收割机主要靠自己,一年大概投200多万。

    《中国农机化导报》:2002年您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当时农哈哈生产玉米联合收割机zui大的优势是“品质对市场的影响度”,到现在这个劣势是否依然存在?

    张焕民:在河北一带农哈哈已经具有一定的品牌优势。与山东的一些同行相比,我们在生产数量上存在差距,但是有咱们自己的优势:一是产品起点高,我们从一开始就生产三行的玉米联合收割机,而山东虽然起步早,但是他们的三行还在试验阶段。二是工艺上,我们设备多,规模大,经济实力和生产制造能力都比较雄厚。要是2006年计划的500台收割机销售景况好的话,我们2007年就有可能生产5000台。

    《中国农机化导报》:是否考虑把玉米联合收割机做成农哈哈播种机之外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张焕民:我们企业的设想是生产系列的收获类机械,包括拖拉机背负的玉米联合收割机、小麦联合收割机改装的玉米联合收割机、青贮饲料收获机等我们播种机已经做到全国zui大了,接下来计划用35年的时间,把玉米联合收割机也做到全国zui大。5年以后,播种机的数量,包括仓转式播种机、气吸式播种机等,产品数量翻一番,玉米收割机如果有几千台的产量就可以获利上亿了。企业生产的量越大,经济成本越低,获利也就越大,我们先把这些做好再说,不能太贪多了。   

“一个集体应该是亲情化的”

  《中国农机化导报》:这10多年,农哈哈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其中您zui重要的体会是什么?   

    张焕民:在市场上要想站稳脚跟,必需讲诚信。在诚信的基础上,再做好产品的创新。

    对待经销商,我们“压工不压商”。农哈哈承诺生产的机器如果卖不出去,将负责收回,把货款退给经销商,连运费都由我们掏。农哈哈是这么说的,多年来也是这么做的。即便是2000年,农机行业全面滑坡,经销商手中有30%的农哈哈产品没卖出去,农哈哈也全部收回、退款。这样我们赢得了经销商的信任和支持。当然,这也需要相当的经济实力。 

    产品不创新,赢不了市场,我是靠生产玉米播种起家的,现在我们的播种机—年更新,现在已经生产出了第14代、第15代产品,每—代都较前期有所改善。   

    《中国农机化导报》:您认为作为一个企业领导应该怎么做,才能提升田队的凝聚力?  

    张焕民:要*,要有献身精神,这样大家才有献身精神。企业改制的第二天,我自己出资两万元在厂里竖起一面国旗,就是为了提高大家的凝聚力。

    《中国农机化导报》引用一句一部电影中的流行语,“21世纪什么zui贵?人才!”,毫无疑问,人才之于企业的重要性早已形成共识。那么农哈哈在实施人才战略方面,有一些什么举措?

  张焕民:农哈哈一直以积极的态度看人才,通过各种努力聘请能人加入门的队伍。现在我们厂的总工曹文虎是河北省农机研究所的工程师、研究员;负责仓转式播种机研制的是一位自山西的工程师,他是带着技术家属来到我们厂的。对于人才,我们实行激励机制,给他们较高的工资待遇,良好的生活条件,并且分配项目,让他们有机会和条件各展其才。目前我们地处偏僻,在引进人才方面我们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因此我们准备将来在石家庄置地建厂,这将有利于我们招揽人才。企要做大做强,人才是*位的。

  《中国农机化导报》:我们了解到,您为企业的一把手,赢得了全公司职工爱戴。您是如何做到的?

  张焕民:作为领导,不但要关心员工工作、事业发展,也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家庭。一个企业、一个集体应该是亲化的。我们公司曾经有个职工得了尿毒症,我两次发动全体员工捐款。我们公司里还设置了“特困职工补助金”,在帮助员工方面做些工作。

    亨利·福特说过一段话,把我的某种模糊意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他说:业主不能把资本当作个人的财富,而应该把资本当作自己服务社会的一种资源。福特生于1863年,死于1947年,在那样的时代就有这样的觉悟,我觉得是难能可贵的。员工制造产品是为客户服务,企业主进行经营管理是为员工服务,这都是在为社会服务。企业提益以后应该多给工人发工资,不能像资本家一样压榨工人,让工人多干活少给钱。这种思想放在今天仍然非常*。

    企业发展了,要多给工人实惠,他们才会信任你、愿意为你工作、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农机化导报》:听说您爱看历史方面的书籍?

  张焕民:以前看些历史类的书籍,现在主要看企业管理方面的。我加入了企业家读书会,他们每月给我寄来一本书。书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启发,例如《毛泽东思想与市场竞争》,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就是要依靠人民打赢战争。老百姓对自然环境、地理都比较熟悉,赢得了百姓的支持就能赢得战争。企业也一样,全体职工团结一心,力量是很大的。作为企业,应该具备让大家和你一起努力的领导能力。你的想法应该让大家知道,大家的想法你也应该及时了解。通过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把大家的力量集中起来,一起把事情做好。

    我常把自己认为好的书推荐给我的同事和员工看,比如《非常营销》《细节决定成败》《创新经营》《A管理模式》《北新我的家》等,有时候干脆买几十本书发给大家。

中国农机化导报 2006.4.3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