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通过促进种养结合、资源循环利用,对农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优化种养结构,实现粪肥还田利用,减少化肥使用,可降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同时还能减少畜禽粪污直接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推动生态农场建设,构建农牧循环系统。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7304号建议的答复摘要,针对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的建议进行了答复。
在政策体系方面,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31号),要求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农牧循环发展,明确到2025年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畜牧法进一步明确,健全农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制度,支持和引导有关单位与畜禽养殖主体建设畜禽粪污收集、储存、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推行畜禽粪污养分平衡管理,促进种养结合和农牧循环、绿色发展。近年来,农业农村部联合有关部门印发《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和《畜禽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技术指南》,指导地方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养殖场(户)合理建设畜禽粪污处理设施,促进“以地定养”、“种养平衡”,推动畜禽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
再科技支撑方面,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加快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组织成立畜禽养殖废弃物利用科技创新联盟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导委员会,推广应用以种养结合为主的9种典型技术模式,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在全国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支持养殖优势地区发展秸秆养畜产业,促进秸秆资源就地转化、就近利用、过腹增值、种养循环。“十四五”以来,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中部署“西北区中低产田种养结合地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饲料饲草化学成分迁移与种养循环关键技术”、“农牧交错带种养循环地力提升技术模式与应用”、“黑土农田生态种养协同提升地力与产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渔农综合种养高质高效技术与轻简化装备”、“重庆典型山区高效特色种养殖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等多个项目任务,支持科研院所围绕种养循环农业关键技术开展科研攻关。
在示范引领工程方面,“十四五”以来,农业农村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加大中央资金投入力度,支持全国各地结合实际发展种养循环农业。印发《关于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的通知》,聚焦畜牧大省、粮食和蔬菜主产区,推动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开展粪肥就地消纳、就近还田补奖试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化服务组织提供粪肥还田服务,推广应用粪肥还田利用技术,促进县域内畜禽粪污基本还田。截至目前,已累计安排中央投资118.02亿元,支持337个县(农场)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推动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9.4%,有力促进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耕地地力提升。
农业农村部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动完善种养结合配套政策,加大粪肥还田支持力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与畜禽粪肥还田有效衔接;进一步加强对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畜禽粪污、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力支撑农业绿色发展。
注:本文由农机网(www.nongjx.com)整理发布,资料来源:农业农村部。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