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机网 行业要闻】对于中国而言,发展无人机植保产业与日本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包括地形结构、农村劳动力逐步短缺、政策鼓励等),随着农民对于植保服务的接受度持续提升,政策支持态度和相关配套措施的逐步明确,行业发展的前景十分光明。但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我国农用无人机行业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无主管部门已成制约其发展的直接因素之一。
农用无人机无人管 纳入补贴目录受阻
农用无人机谁来管?
“现在的植保无人机效果非常好,在江苏发展也很快,但主管部门不明确带来一系列问题,影响植保飞防的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农委主任吴沛良在关注“开放型农业”“耕地质量”等这些“大”问题之外,还专门带来了一个关于植保无人机的建议。
我国常年发生重大病虫害100种以上,根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因防治能力不足,每年造成粮食损失500亿斤左右。而且现在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病虫害防治问题更加突出。但植保无人机正好解决这个问题,它省工省时,效果好效率高,这几年发展很快。但对这个新生事物来说,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主管部门。对农民来说,带来大的问题是买的无人机没有主管部门,没法检测。
这个问题确实是农民头疼的。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称,合作社里的植保无人机都是他买的。买大型农机,都是经过专门检测,放心买;无人机监管检测什么的都不具备,买的时候就是靠经验,看发动机,看电池,看各个部件。不懂的人很难买。另外也觉得贵,那么大一台拖拉机才10万块,一台无人机也10万元。
现在的植保无人机因为没有明确主管部门,所以没法鉴定,农业部门的农机鉴定目前只鉴定地上走的农机,无权鉴定无人机;不能鉴定就不能推广,也不能纳入农机补贴目录,在江苏,农民购买植保无人机不能像购买拖拉机一样享受补贴。建议当务之急是要明确农业部门为植保无人机的主管部门,尽快制定行业标准,加快植保无人机产业化。
植保无人机比飞行特性更重要的是植保特性,这涉及到很多检测,也需要和农业其他领域的配合,比如用它打药,药的乳化性是不是跟普通农药一样?这就要跟农药企业去共同研发。所以我们还是希望由农业部门来负责用于植保的无人机检测。明确了主管部门之后,要尽快制定相关的产品标准、操作规程和评价办法。建议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针对植保无人机的作业特点和病虫害防治要求,制定技术标准、操作规程以及效果评价办法。
关于农用无人机纳入农机补贴
重要的是,要尽快将农用无人机纳入农机补贴范围。让农民早日得到实惠。
据了解,部分省份区域已将植保无人机纳入的农机补贴。中央补贴政策出台后,预计2016年起,江西、福建等省份会将农用无人机纳入补贴名单。我国关于农机补贴的范围、品目、地方农机机具自定等规定不断调整日趋完善。相信随着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植保无人机技术的日趋精进,中国现代农业机械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植保无人机纳入农机补贴范围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