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秸秆产业前景展望

2008年12月22日 15:58来源:沈阳方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进入该公司展台人气:7641


     虽然年年讲:田里的秸秆是个宝,千万不要一把火烧掉;每到收获季节,各级各部门也时时发出通知:严禁焚烧秸秆。但事与愿违的是,一到收获季节,到田里走走,总能看到一些田块被烧得黑乎乎,有时甚至还能看到正在焚烧秸秆的田里浓烟滚滚。        那么秸秆回收到底难在哪里?农民回收秸秆到底有多大收益?秸秆回收的产业前景又如何?农民:没地方堆放,还是烧掉省事太仓璜泾镇新海村13组村民朱桂宝说:“过去,麦子收下来后,为了图方便,常常是一把火把麦秸烧掉了事。乡亲们心里也明白,这样浓烟滚滚烧麦秸,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容易引发火灾。但回过头来想想,要把麦秸收拾起来运回家实在麻烦,再说运回家也没地方堆放,还是烧掉算了。”       近几年,随着农村、农民生活环境、设施的更新变化,特别是集中居住区等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来农民的住房形态、生活习惯等许多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液化气等现代生活新设施也逐步进入了农民生活,原来堆放稻、麦秸秆等杂物的辅助用房也逐渐退出了农民生活,朱桂宝所说的现象并不少见,可以称之为“秸秆的烦恼”。       秸秆回收的成本博弈       机械回收—— 一台打捆机售价6.4万元,其中各级农机补贴2.4 万元每亩回收250公斤麦秸秆,每吨350元卖给企业“有了这样的打捆机,谁还舍得把秸秆烧掉!在麦田里转一圈,清爽啦!”昨日上午,一说起打捆机在今年麦收时发挥的作用,朱桂宝满心欢喜。      改变当地农民焚烧麦秸习惯的,是璜泾镇奶业股份合作社负责人马荣华。原来,今年麦收之前,他专门从上海引进了一台红色打捆机。打捆机只要由一台中拖拉动,就可以将田里散落的麦秸秆全部聚到一起,打成一个个结实而又方便运输的麦秸捆。                                   据太仓农机推广站站长顾玉林介绍,马荣华引进的这台打捆机售价 6.4 万元,其中各级农机补贴给了 2.4万元,马荣华自己出了4万元。马荣华告诉记者,他之所以坚持要引进这台打捆机,主要是为了解决秸秆焚烧问题。他说秸秆是一种不错的能源,关键是如何将其变废为宝,他投资购买这台打捆机,正好与去年引进的秸秆压缩机配套,先把秸秆打成捆,再把秸秆压成“饼”,然后以每吨350元的价格卖给相关企业做燃料。                                    “用上打捆机后,每亩麦田可回收250公斤秸秆,每亩稻田可回收500公斤秸秆,这对纯农户而言,也是一笔收入”,马荣华说,“今年麦收是*次尝试,回收麦秸的田块不是太多,但我总觉得秸秆回收可以成为一个产业,前景非常看好。”     人工回收——企业:每亩50元收购麦秸秆,收购点门可罗雀农民:一个人收拾一亩麦秸起码两天,是当地务工收入的一半小麦收割了,废弃的秸秆怎么办?张家港联冠科技公司研发的新技术让秸秆神奇“变身”,成为新型环保木塑复合材料的主要原料。不过,本地秸秆原料难寻却让企业“变废为宝”的初衷难以实现。      清华大学材料系粉体工程研究室与联冠科技发展公司合作开发的木塑复合材料,以秸秆等各类植物纤维废弃物和废弃塑料制品为原料,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具有许多木制材料所没有的特点:吸水率低、无形变开裂、无虫蛀霉变、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能等。这种新材料,达到了环境保护和变废为宝的双重目的,可以制成公园景观、庭院装饰、道路护栏等各类木塑材料。       “开发这个项目的初衷,是看到秸秆白白浪费,觉得很可惜”,联冠科技一位负责人说。当年,公司出资建了塑木一条生产线,还申请了大片的堆场和秸秆后处理机械;他们设想,当地农民把收割机收割后留在田间的小麦秸秆,直接拉到收购点销售,每亩麦秸秆可以赚50元,足以弥补农机收割小麦的费用。当年,公司不仅开出了相对诱人的收购价格,准备大干一场,还通过各种渠道向农民发布了收购信息。       当地农民踊跃把麦秸秆送到收购点的场面并没有按照公司的设想,如期出现。公司的收购点门可罗雀,收购量远达不到生产需要。公司只能紧急从苏北以每吨300多元的高价收购,运到张家港的综合成本已高达400多元了。此后公司不得不采用其他植物纤维废弃物作为原料。       几年前,台商在张家港投资的台扬生物有限公司就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台扬生物公司的主业是制造有机肥料,在张家港投资,也就是看中的当地丰富的秸秆原料资源。zui后,台扬生物有限公司也采用木屑等废料代替了秸秆。       “收秸秆花得精力太多了!”上周,记者在常阴沙万亩稻米基地采访时,一位正在地里给秸秆打包的农民道出了本地秸秆难收的原因。联合收割机在田间穿梭,身后一排排整齐的麦秸躺在地上,几位农民正在给麦秸打包,但速度远远跟不上收割机。一个人收拾一亩地的麦秸起码要用两天,市场价格约50元。按照当地农民务工收入,一天至少50元。因此,农民情愿秸秆烂在地里或者焚烧,也不愿意去打包卖掉。“如果秸秆打包机可以像联合收割机一样作业,我们情愿白送”,农民老顾说。      秸秆产业的前景展望      业内人士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一年超过7亿吨;在苏州,一年的农作物秸秆就有1700万吨。尽管秸秆造纸、秸秆建材等利用方法有所普及,但全国大部分秸秆特别是麦秸秆还是就地焚烧的多。      朱桂宝说,如果小小打捆机能够得以推广,不仅秸秆焚烧问题可从根本上得到缓解,还能收到保护环境、资源利用、农民增收三大好处。      马荣华说,由于这种打捆机以前是专为草原牧草打捆设计的,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着越野性能差、转弯比较迟缓等问题,对小田块作业不太灵敏,显得有些笨手笨脚,如果厂方能针对江南水乡特点,对打捆机稍加改进,预计到今年水稻收获时,购买使用的人还会更多。    之一:秸秆做成天然产品榻榻米。在张家港和美植物制品有限公司,秸秆就是榻榻米制作zui主要的生产原料。榻榻米制作是以秸秆和蔺草为原料。制作时,将秸秆掐头去尾,取中间部分进行高温烘干并杀虫,再入高温箱中重新吸收水分,达到与自然环境相接近的含水率,增加秸秆的韧性。因而将其作为榻榻米的中层,既有淡淡香味散发,又有舒适清凉的感觉。                                榻榻米的底层要用材质较厚重的防虫纸。中层则铺上一层自然感强、手工编制的蔺草席,三层材料封布包边,尺寸根据房间大小进行定做。全部采用天然原材料编织而成榻榻米,特别受到日本消费者的青睐。      之二:秸秆生产汽车“喝”的乙醇。河南天冠集团有一条乙醇汽油生产线,成堆的秸秆被粉碎机“吃”进去之后,几经周折,流出来的是醇香的乙醇。一条年产300吨的纤维乙醇生产线,吃掉6吨秸秆,不仅可“吐”出1吨乙醇,还能生产出1吨木素。       河南天冠集团是国家确定的生产车用乙醇企业,但过去生产乙醇,“消化”的都是粮食。河南天冠经过技术攻关,在纤维乙醇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消化”6吨秸秆,生产1吨乙醇的成本是1.1万元。据市场价,1吨乙醇和1吨木素可卖1.3万元。扣除成本,还可赚2000元。       之三:秸秆做成生物有机肥。张家港台扬生物有限公司采用了“绿色能量有机还原肥技术”,将畜禽饲养场的生猪排泄物和尿液全部回收,并利用一些秸秆、稻壳、木屑等农业废弃物,对收集的粪水进行堆肥发酵,生产出有机还原肥。这种有机肥不仅没有扑鼻的臭味,而且具有疏松土壤、提高透水性、促进农作物吸收代谢等作用,适宜运用于花卉苗木基地、绿色有机食品基地、茶场及桑园等的追田肥苗,既解决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问题,又可以有效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农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农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农机网,https://www.nongjx.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