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

2007年03月05日 11:32来源: >>进入该公司展台人气:470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或保留高根茬秸秆30%以上和作物残留物覆盖率不低于30%的耕作技术。是一项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耕作技术。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耕作技术相比可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减少土壤流失和抑制农田扬尘的功效,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能明显提高旱区粮食产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
据中国农大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2003年对10个示范县的实施效果监测数据显示,保护性耕作能不同程度的降低作业成本,可降低地表径流60%、减少土壤流失80%、减少大风扬沙60%,并具有增产玉米4.1%的效果。
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包括四项内容:1.田间秸秆覆盖技术。将30%以上的玉米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高根茬固土,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天然降雨利用效率;2.免耕、少耕技术。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免耕就是除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耕作,使用免耕播种机将种子播在秸秆覆盖的土壤中。少耕包括深松与表土(浅旋、浅耙)耕作,深松即疏松深层土壤,基本上不破坏土壤结构和地面植被,可提高天然降雨入渗率,增加土壤含水量;3.免耕、少耕播种技术.在有残茬覆盖的地表实现开沟、深施肥、播种、覆土、镇压复式作业,简化工序,减少机械进地次数,降低成本;4杂草、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技术。依靠化学药品防治病虫草害发生,也可结合浅松和耙地等作业进行机械除草。
一、主要推广的技术路线
田间玉米秸秆覆盖和高留茬→免耕(少耕)播种→化学灭草、灭虫→苗期深松→深松。
二、田间秸秆覆盖技术
1、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
还田方式可采用秸秆还田机和联合收割机自带粉碎还田机作业覆盖两种。
2、整秆还田覆盖
适合冬季风大的地区,人工收获玉米后对秸秆不作处理,秸秆直立在地里,以免秸秆被风吹走,播种时将秸秆按播种机行走方向撞倒,或人工踩倒进行覆盖。
3、留茬覆盖
在风蚀严重及以防治风蚀为主,且玉米秸秆需要综合利用的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可采用机械收获时留高茬+免耕播种作业,或机械收获时留高茬+粉碎浅旋播种复式作业方式处理。
三、免耕、少耕机械播种技术
免耕播种。在留茬和秸秆覆盖地,原茬保留于地表进行免耕播种。用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破茬开沟、深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作业。
少耕播种。进行必要的地表(轻耙或浅旋灭茬)进行播种作业。
为保证播种质量,播种作业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地表覆盖率小于40%可采用免耕播种,使用小型免耕播种机作业;另一种是地表覆盖率大于40%或播种高茬穴播作物时,一般需采用少耕(表土处理后)播种。
1、播种量:玉米一般亩播种量为1.5-2kg,半精量播种单双籽率≥90%;
2、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3-5cm,沙土和干旱地区播种深度应适当增加1-2cm;
3、施肥深度:一般为8-10cm(种肥分施),即在种子下方4-5cm;
4、选择优良品种,并对种子进行精选处理:要求种子的净度不低于98%,纯度不低于97%,发芽率达95%以上。播种前应适时对所用种子进行药剂拌种、等离子体、磁化或浸种等处理。
四、杂草、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技术
防治病虫草害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使覆盖田玉米作物生长过程中免受病虫草害的影响,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目前主要用化学药品防治病虫草害的发生,也可结合浅松和耙地等作业进行机械除草。
1、病虫草害防治的要求。为了能充分发挥化学药品的有效作用并尽量防止可能产生的危害,必须做到使用、低毒、低残留化学药品,使用*可靠的施药机具,采用安全合理的施药方法。
2、化学除草剂的选择和使用。除草剂的类型主要有乳剂、颗粒剂和微粒剂。施用化学除草剂的时间可在播种前或播后出苗前,一般是和播种作业结合进行,施除草剂的装置位于播种机之后,将除草剂施于土壤表面。
3、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是依靠化学药品防治病、虫危害。一是对作业田块病虫害情况做好预测;二是对种子要进行包衣或拌药处理;三是根据苗期作物生长情况进行药物喷洒。
五、深松技术
深松由于动土量小,耕层土壤结构不变,其主要作用是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增强降水入渗速度和数量。减少了由于翻耕后裸露的土壤水分蒸发损失。
深松方式可选用局部深松或深松。
1、局部深松。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土壤条件进行相应的深松作业。主要技术要求是:
(1)适耕条件。土壤含水量在15%-22%;
(2)作业要求。与当地玉米种植行距相同;深松深度:23-30cm;深松时间:播前或苗期进行,苗期作业应尽早进行,玉米不应晚于5叶期;
(3)配套措施。天气过于干旱时,可进行人工造墒;
(4)作业周期。一般2—4年深松一次。
2、全面深松。选用倒V型深松机根据不同土壤条件进行相应的深松作业。主要技术要求是:
(1)适耕条件。土壤含水量在15%-22%;
(2)作业要求。深松深度:35—50cm;深松时间:在秸秆处理后或播种前作业;作业中松深一致,不得有重复或漏松现象;
(3)配套措施。天气过于干旱时,可进行人工造墒;
(4)作业周期。一般2—4年深松一次。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农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农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农机网,https://www.nongjx.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