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成长环境优化拖拉机市场持续向好

2008年04月24日 11:47来源: >>进入该公司展台人气:306


近年来,我国拖拉机产业在政策扶持、市场增长、用户需求增加、成长环境进一步优化的形势下,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呈现出了产业高位运行、持续提升,市场集聚步伐加快、生产集中度提高,用户需求保持旺盛的趋势。

  惠农政策驱动产销持续增长

  2007年,我国拖拉机市场尽管出现了市场阶段性调整,但在国家惠农政策的驱动下,拖拉机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仍取得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一是工业总产值稳步提升。拖拉机工业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476亿元,同比增长约10%,保持了稳健的发展趋势。

  二是产品销售收入大幅提升。拖拉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97亿元,同比增长约16%。大中型拖拉机仍然是拖拉机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产量和销量均突破20万台,再创历史新高。

  三是利润总额持续增长。受主要拖拉机生产企业的赢利能力带动,行业利润总额增长速度基本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保持同步,实现了“双增长”的目标。2007年,实现利润18亿多元,同比增长约15%。

  四是产品出口大幅提高。全年共实现出口交货值31.9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70马力及以上轮拖产品的出口量近7000台,同比增长近36%。

  进入2008年以来,我国拖拉机行业发展更是形势喜人,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前两个月共生产大中型拖拉机36086台,同比增长20.55%;生产小型拖拉机311692台,同比减少0.05%。

  整合步伐加快生产集中度提高

  伴随着生产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和企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拖拉机产业越来越呈现出市场竞争加剧、优势企业垄断、产业格局调整的现象,今后几年将出现新的产业集群。

  一是市场在调整中竞争加剧。2007年以来,各生产企业结合营销环境的变化特点,在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的背景下,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差异化营销活动,拓展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大中轮拖市场受市场震荡调整、区域政策性指导和油价攀升等因素的影响,各主要农机企业纷纷增加公关力度,争夺项目车市场。小轮拖企业用品质战和实用性替代传统的价格战,市场争夺逐渐进入理性化。

  二是企业在竞争中优势聚集。从大中拖企业销量上看,2007年中国一拖、福田雷沃重工、江苏悦达、东风农机4家企业*总产量的62%左右,其中中国一拖实现销量4.4万余台,继续保持行业*;小拖*主要被山东时风、中国一拖和福田雷沃重工所占领。从销售区域看,大中拖目标市场黑龙江、新疆、江苏、河南等省份的*较大。从销售利润上看,拖拉机行业利润组成中,山东时风、福田雷沃重工、中国一拖、常发集团4家企业实现的利润,占据行业利润的83%以上。

  三是产业在竞争中整合加快。产业的组织结构调整、并购重组步伐加快,央企资本、境外资本、民营资本等成为投资的显著亮点。拖拉机产业在国内汽车、工程机械、柴油机行业*相继进入的同时,跨国公司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和赛迈道依茨4大农机*齐聚中国,国机集团将中国一拖收归麾下、迪尔公司收购宁波奔野成为行业加快整合的标志。

  据悉,今后几年一些强势且颇具实力的企业将借助其规模和结构优势,加大重组并购拖拉机产业的力度,未来的产业格局调整将逐步加快。

  经营能力提升消费持续高涨

  经营能力不但影响着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调整的方向,而且将决定用户对产品的购买行为。“十一五”期间,受购机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强力拉动,以及农民经营能力的不断提高,将推动拖拉机市场一直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趋势。

  一是农民收入增加保证消费需求。2007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40元,突破4000元大关,增幅达到9.5%,农民收入连续4年增速超过6%,其中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二是经营多元增加农机需求。农民经营渠道呈现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逐步解放出来,用户对农机的需求更加强烈。农机已经成为农民的经营工具,增加了创业增收能力,形成了良性发展的机制。

  三是经营能力提高用户购买热情。由于农机产品基本满足了不同区域用户的需求,从而进一步带动了广大农民购买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热情。大中型拖拉机作为农业机械的主力,由于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因而受到多数用户的青睐。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农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农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农机网,https://www.nongjx.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