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农业部农机化司将研讨补贴新政

2013年11月13日 10:12来源: >>进入该公司展台人气:2249


  nongjx导读: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是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自2004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不断完善,补贴范围、种类等更加合理。11月中旬农业部农机化司将召开全国农机化形势分析会,就今年我国农机化发展情况、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明年农机化趋势、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政策建议等话题进行内部交流。
  
  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农业机械给予补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不仅体现了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采取积极政策措施支持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而且还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这项政策,有利于调动农民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积极性,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振兴农机工业,拉动农村消费;有利于带动农机服务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据了解,与以往主要是农机系统内人士“就农机论农机”稍有不同的是,本次分析会拟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分别就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国家农业扶持政策等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以及农业农村经济形势与土地经营规模、土地流转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两大主题进行讲解。
  
  从过去几年形势分析会召开的效果看,该会一方面能够总结一年来农机化发展情况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包括对补贴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另一方面,新一年的补贴政策变化调整方向也基本在会上定调。
  
  “往年都会触及农机企业zui关心的农机补贴政策话题,特别是zui后农机化司领导的总结讲话往往会透露政策调整或改革的方向。”曾多次参与会议的业内人士表示,农机补贴政策的zui终调整与否以及具体方案还会在会后进一步完善报批。
  
  据了解,当前农机化政策中zui引发关注的是农机补贴政策,该政策自2004年实施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要加大补贴政策实施力度,中央财政连年大幅度增加投入规模,由700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217.5亿元,资金翻了近7番。农机补贴政策在促进农机化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执行中暴露的问题也重创了农机系统。
  
  “补贴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权力寻租的空间和可能。”农业部农机化司司长宗锦耀直言。据悉,2012年共26家生产企业的产品补贴资格和46家经销企业补贴产品经销资格被取消或暂停。而今年上半年就有19家生产企业的产品补贴资格和20家经销企业补贴产品经销资格被取消,1家生产企业的产品补贴资格被暂停,9家经销商及其法定代表人被列入黑名单。
  
  据悉,已有数位省级农机局长因贪腐被查处。据报道,11月初,因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700余万元,滥用职权造成国家损失2200余万元,江西省农机局原局长王绍萍被江西省抚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滥用职权罪两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18年。据江西省人民检察院此前通报,王绍萍案是一起涉及40余名农机系统工作人员的窝串案。
  
  根据日前召开的多个农机行业会议传出的消息判断,除了“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模式以及“部分重点机具敞开补贴”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外,2014年补贴操作模式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补贴资金额度也将维持在200亿元以上。
  
  对于制造商而言,在农机行业新“黄金十年”的发展机遇期,既要看到行业总体向好的重大机遇,更要看到行业调整洗牌期的经营风险,注重整合资源,坚持稳健经营,着力提升产品可靠性,不断打造品牌农机。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降低了农机购买成本,减轻了农民购机的一次性投入,农机户得到了实惠。农机总量的增加使得农机作业价格下降,农机专业户通过更新使高性能的农业机械使作业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农机作业收入相应增加,从而达到了购机户增收、农户受益的“双赢”效果。同时增加了水稻机插等农机新机具的总量,提高了新技术应用水平,增加了粮食产量,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将对农业、农村、农民产生积极影响。
  
  (来源:中国农机总网整理)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农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农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农机网,https://www.nongjx.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