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农机补贴该如何遏制骗补、贪腐等不正之风?

2013年07月29日 15:36来源: >>进入该公司展台人气:2457


  nongjx导读: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对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及时稳定农业生产,推进农业发展和推动农村社会进步有重大的意义。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聚焦三农,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缓解了很多农民的购买压力,但是也让很多很多黑手瞄上了补贴这块膏腴之地。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10年来,中央、地方财政投入逐年加大。截至去年底,中央财政共安排补贴资金744.7亿元,带动地方和农民投入2187.9亿元,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2272.6万台(套),受益农户达到1822.5万户。今年上半年,仅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就达133亿元。
  
  但与此同时,农机购置补贴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违法违规问题,如部分农机生产、经销企业缺乏诚信,骗套补贴资金、组织倒卖机具等等。仅2012年,农业部就取消或暂停了26家农机生产企业的产品补贴资格和46家经销企业的补贴产品经销资格。
  
  为进一步推进农机购置补贴规范管理和阳光操作,农业部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机购置补贴实施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重拳打击各类农机购置补贴违法违规行为,对参与违法违规操作的经销商及时列入黑名单并予公布,对参与违法违规操作的生产企业及存在重大质量问题的机具要及时取消其产品的补贴资格。
  
  “骗补”之风愈演愈烈
  
  记者注意到,几乎在与《意见》印发的同时,7月17日,农业部办公厅还印发了《关于取消山东时风(集团)聊城农业装备有限公司4YZP—2型自走式玉米收割机农机购置补贴资格的通知》。曾经以“时风时风,路路畅通”这一广告语名扬全国的山东时风集团,竟然爆出了套取农机补贴资金的违规行为。
  
  另一起引发普遍关注的骗补案同样发生在国内的大企业身上。今年2月19日,农业部在上发布通报称,取消新疆吉峰聚力农机有限公司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经销资格,将该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杨小松列入黑名单。
  
  据曾在某自主农机品牌任职的王透露,从2009年至今,在江苏省境内补贴销售的插秧机有超出一半的数量被倒运到黑龙江等地销售。少数经销商曾经为方便“走补贴指标”,在国家大力扶持合作社建设的情况下,自己组建农机合作社,通过自己的合作社更加方便地实施“倒补车辆”。由于某品牌水稻机产品的保值性能较好,二手车市场较受欢迎,保守估计每年约有上千台水稻机“当年销售,当年转卖”,每台单机补贴约18000元。更为可怕的是,现有一些农机经销商在厂家指导下直接倒卖农机出国。广东、广西、江西等省部分日资品牌的商家,在厂家的指导下,将其生产的水稻机在当地直接办补后转往越南、泰国等国家。
  
  贪腐背后的寻租空间
  
  重庆市检察院*分院在向媒体通报了该院及辖区基层院2012年查处农机补贴领域犯罪情况时指出,随着农机补贴领域的不断扩大,由此引发的职务犯罪案件也日益增多。一分院及辖区各基层院仅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就查办农机补贴领域案件9件12人,其中8件10人为贪污贿赂案件。
  
  骗补的手段可谓五花八门。据检察官分析,当前农机补贴领域贪污贿赂犯罪的主要手段有四种,一是直接提成,按销售额收受“推广费”。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农机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借推广新型农机具、培训农机手之际,帮助经销商宣传、推销农机设备,并按销售额提取“推广费”。
  
  二是隐性受贿,设立二级公司入干股。为拓宽农机市场、方便推广和补贴审批,农机经销商纷纷在区县筹建二级销售公司,农机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经销商的邀请下,纷纷入股或者接受经销商赠送的干股,并分红盈利,这已成为农机补贴领域受贿犯罪的新手段。
  
  三是公然索贿,以农机合作社名义索要办公经费。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购买农机除享受国家一般补贴外,还可再享受500元每台的补贴。这一政策也被部分农机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利用,在对补贴申请进行审核、审批时,以农机专业合作社需要办公经费为由,要求经销商按销售量缴纳费用。
  
  四是经销商串通农机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共同造假,合谋骗取国家补贴款。具体做法是:虚构销售事实套取补贴款;为获取农机补贴,一些农机主管部门勾结经销商绕开农户直接违规代购农机,获取国家补贴;利用省际差异骗取高额补贴款等。
  
  中投顾问机械行业研究员谢家宸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我国出台农机补贴优惠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扶持农业发展,降低农民购买农机的成本和压力,但农机骗补的现象近年来十分猖獗,是到了有关部门出重拳进行整治的时候了。
  
  谢家宸还表示,当前农机补贴的另一严重问题就是产品的价格高于市场价格,这一现象可以说在农机市场较为普遍。尤其是之前实施的“差额购机”政策,由于享受补贴购机的名额有限,加之地方保护主义较为明显,农机流通不畅,农机销售商“公关”费用高,往往通过提高价格来转移成本。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对此也提出,目前的补贴政策及程序决定了*是必然的,问题的核心在于招标购买制度。企业为了获得产品被购买的资格,必然想办法进行“公关“,这是一个很大的灰色空间。一旦拿到了这个事实上的垄断权,不少企业就自然有了很强烈的*冲动。他们会以各种借口,通过各种途径,或明或暗地*。目前,农机局参与农机补贴也是一个zui大的问题,不少财政补贴的产品一般都由主管部门搞招标,虽然看似公平,但背后存在太多的寻租空间。
  
  普惠制或为改革方向
  
  谢家宸对记者表示,当前农机补贴政策要想更好的发挥效果,还是有一些可以调整的空间的。首先,对骗补企业要坚决实施严厉的惩罚措施,并且取消其农机补贴资格,对企业形成震慑。同时,采取农户“全额购机,直补到卡”的方式,减少中间环节;其次,让全民享受农机补贴优惠,不限制名额,给农户更大的自主选择权;第三就是加强农机流通领域建设,增强其实力,实现跨区域的竞争和销售,遏制骗补等不良行为。
  
  记者了解到,农业部目前已在32个省级执行单位开展了“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操作方式创新试点,全面推动补贴信息公开,严厉查办违法违规行为。而此次出台的《意见》也明确加了监管力度。
  
  即便如此,业内部分专家坚持认为,农机补贴应实行“普惠制”,即对市场上销售的所有农机产品采取普遍的、非歧视性的、一视同仁的同等条件的待遇,并且在理论上对用户*。
  
  郑风田认为,农机使用券制度都比目前的招标制度要好很多,当前不应该产品,而应该直接给农民发消费补贴券。“其实真的没有必要派生出这么多的补贴花样来,把钱直接用到需要的地方去。比如把各种补贴都统统取消,把这些补贴的数额折合起来直接拨付给农民,由农民决定买什么样的农机具,这比目前的用招标制度替农民做主要好得多,也能够让更多的农民得到好处。”
  
  他认为,普惠制可以从制度上消除农机具补贴中所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打破目前农机具补贴操作中存在的违规现象,有利于建立一个更加规范的农机具市场,补贴依赖型的农机具市场不利于中国农机行业的发展。
  
  当前,农机购置补贴的扶持使得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保持了全面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为实现粮食“九连增”、农民增收“九连快”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只有更好地对农机购置补贴进行监管,才能进一步保证农机市场秩序健康发展。
  
  (来源:中国商网-中国商报)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农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农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农机网,https://www.nongjx.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