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如何碾成大米?宁化县湖村镇彭高村 40 年来碾米机的变化轨迹,向我们叙说了农民生活的可喜变化 ……
中秋节这天,家住宁化县湖村镇彭高村的张镜清老伯一大早就忙碌开了。他到谷仓里装来一斗糯谷,用自家的碾米机碾成了白米,然后用粉碎机加工成米粉,再拿出浸泡好的黄豆,用磨浆机磨成豆浆。不一会儿,老伴就做好了一锅豆腐,还炸好了香喷喷的糯米丸子。加上自家养的鸡和鸭,一顿丰盛的团圆饭就上桌了。
1 土砻子 · 石碓子 · 米筛子
“ 现在有这台多功能家用碾米机,方便多了! ” 张老伯兴奋地和前来做客的记者说起了碾米的往事。
“ 天光爬起,砻谷舂米 ” ,张镜清老伯从 8 岁起就开始和哥哥学砻谷舂米,这是个力气活,兄弟俩常常为了谁出的力气少而争吵。
砻谷,指的是用土砻将谷子的外壳去除,使之变成糙米。糙米要经过米筛筛,再送到石碓舂,舂好后再筛一次,然后用风车扇好后,才有白米下锅。
40 年前,在尚未用上电的农村,碾米还是沿袭使用了上千年的土砻。
“1 升米下锅不容易啊! ” 张老伯扳着指头说,他儿时认真地数过,砻一担米,要转砻钩 2000 圈,石碓的舂子舂击 1200 槌,米筛筛 300 转。砻一担米要用两个多小时,再加上其他几道工序,想吃上白米,两个人要花上足足一整天的时间。
当时,村里只有两套这样的碾米工具。张老伯屋旁就有一套:一架土砻、一个石碓, 20 多户人家的吃米问题都在这儿解决。张老伯说,土砻生意很好,一年四季不停地转,轰隆隆的砻谷声不绝于耳。农忙时节,白天忙着农活,大家都只能晚上砻米,土砻被通宵达旦排着班使。为抢碾子,常常要起三更睡半夜。
陈列在宁化客家祖地展览室里的土砻。
曾用来配合土砻使用的石碓。
2 方圆十里*的柴油碾米机
1968 年,村里用上了电,但那是大队自己发电,溪里水流不大,加上设计水平较低,发的电很有限,只能供应近处村庄晚上几个小时的用电。
“ 晚上开起灯来,只能看到灯泡里面的灯丝是红的,锅里的水滚了都看不清。 ” 张老伯回忆说,村民还是很高兴,总比用松脂照明强多了。
村里买了一台龙溪出产的大飞轮柴油机。这是个大家伙,村口的一个大仓库成了碾米房。张老伯至今还很自豪地回忆:开张那天,碾米机披红带彩的,鞭炮放得震天响,从几十里山路赶来看稀奇的人里三层外三层把碾米房挤得水泄不通。
“ 机器碾米啰!再也不要推砻推磨啰! ” 乡亲们像过节一样高兴。村里特地选派了两个身强力壮的劳力当加工员 , 每逢农历二、七为加工日期 , 一个月 6 天。
这是当时方圆十里*的一台碾米机,所以,周围很多村子的人们都挑着谷子到村里来加工。
虽然路途遥远,外村的人得挑着稻谷气喘吁吁走上十多里来到这里碾米。通常要在路上歇息 10 多次,才能把碾好的米挑回家。但机器碾米的确比土砻砻米省事得多,而且碾出的米白花花的,且颗粒更大,吃起来更香。因此,来村里碾米的人总是络绎不绝。
“ 每担谷子 3 毛钱加工费,zui多的时候一天可以加工 100 多担。 ” 当时任生产队会计的张老伯说,这笔碾米的钱给村里带来可观的收入,使他的生产队成为乡里zui富裕的一个。
每个月底,生产队总要派两个壮劳力到 15 里外的乡加油站,用板车拉两大桶柴油回来,才够柴油机用上一个月。
“ 彭高村有碾米机,不要砻谷,清闲哟! ” 因为有了这台碾米机,村里的小伙子讨媳妇多了一项硬气的条件。
“ 不过那时候村里的客人也zui多。 ” 张老伯说,因为碾米的人多,装米的箩筐在碾米房前排成了长龙。外村的人有时要等上半天,午饭通常就在村里的亲戚朋友家解决。
1973 年,随着手扶拖拉机的普及,乡里各个村子都用拖拉机的发动机来带动碾米机碾米。村里那台超负荷运转了 5 年的柴油机,也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被冷落在老屋里的大型碾米机。
3 我们可以用电碾米啦
1982 年,全乡分田到户,离乡所在地 8 公里的彭高村也用上了水泥电线杆牵进来的高压电。
村民张文浩买了一台 7.5 匹的大型发动机来碾米。这家伙虽然花了他 2000 多元钱,但碾米的速度却大大提高了。 “ 一担谷子到了碾米房,不到一刻钟就成白米了。 ” 张老伯说。
彭高村 40 多户人家的吃饭问题一下子变得简单多了。村民每天都可以挑着米来碾,价钱由 1 元钱一担到后来的 3 元钱一担,仅碾米一项,张文浩每年就能比别人增收几千元。
但是,那时的电压还很不稳定,常常碾米进行到一半,电压就不够了。 “ 呜 ……” 电机就倏地停下来。大家只好使劲地拽皮带,用手工把堵在机子里的谷子拽出来,再慢慢等待有足够的电压带动。
每到年底,家家户户都要储备过年的米,还要碾米粉做年糕,磨黄豆做豆腐,都靠这一台机子忙活,碾米房成了zui热闹的地方。有的人到大年三十还轮不上碾米粉做年糕,着急起来,吵架事件时有发生。
4 家用碾米机走进千家万户
1990 年,湖村乡改镇,工业企业多了,发电站也增加到 6 个,电压比较稳定了。
镇里大力发展富民产业,鼓励农民种烤烟。几年下来,农民的钱袋子渐渐鼓了。张恒金、张国银等 3 位离碾米厂较远的村民,陆续买来家用小型碾米机,自己碾米。
到 2000 年,农村电网改造完毕。城乡同网同价了,村里出现了购买家用电器的热潮。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全村 40 户人家都有了彩电,还添置了冰箱 10 台,洗衣机 5 台,小型家用碾米机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多了起来。
“ 以前想到碾米就怕,不仅路远,还经常扑空,现在可方便了,碾米不出屋,自己想啥时候碾就啥时候碾。而且一担米只要 1 度电! ” 村民张金生是个种粮大户, 5 年前,他购置了一台家用碾米机,每隔两三天,他就碾一袋米用摩托车载到街上去卖。因为米新鲜,所以很。
“ 村里有 20 多户人家购买了小型碾米机,平均两户人家就有一台! ” 张老伯指着侧屋里那台蓝色的小型碾米机笑眯眯地说, “ 这是去年我到县里花了 800 多元钱买的。现在,就是水烧滚了,再碾米下锅也来得及! ”
张老伯的老伴陈婶说,以前,家里收的黄豆常常给虫蛀了,一锅豆浆手工磨下来,累得肠子都疼,所以很少有精力自己做豆腐吃。现在可好了,想吃豆腐,只要电一插,磨浆机瞬间就把豆子磨成白花花的豆浆了。
2003 年,湖村至彭高村的水泥路修通了。张文浩的儿子买来龙马车,跑起了运输。去年,张文浩家盖起了新房,他也购买了一台小型碾米机: “ 大家都在自己家碾米,我这碾米房也没生意了,旧机子也该淘汰了。买小机子自己用,更方便,不占地。 ”
张文浩带着记者来到他的老房子,那台又大又笨的碾米机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寂寞地躺在房间里,铺满灰尘,锈迹斑斑。
那古老的碾米工具土砻和碓臼呢?张老伯有点惋惜地说,这几年,搞新农村建设,村里人都住上了新房子,这些用不上的家伙全部被拆除了。
小巧的家用碾米机用起来很方便,碾出的米白花花,颗粒大,不用风车扇。
4 家用碾米机走进千家万户
1990年,湖村乡改镇,工业企业多了,发电站也增加到6个,电压比较稳定了。
镇里大力发展富民产业,鼓励农民种烤烟。几年下来,农民的钱袋子渐渐鼓了。张恒金、张国银等3位离碾米厂较远的村民,陆续买来家用小型碾米机,自己碾米。
到2000年,农村电网改造完毕。城乡同网同价了,村里出现了购买家用电器的热潮。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全村40户人家都有了彩电,还添置了冰箱10台,洗衣机5台,小型家用碾米机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多了起来。
“以前想到碾米就怕,不仅路远,还经常扑空,现在可方便了,碾米不出屋,自己想啥时候碾就啥时候碾。而且一担米只要1度电!”村民张金生是个种粮大户,5年前,他购置了一台家用碾米机,每隔两三天,他就碾一袋米用摩托车载到街上去卖。因为米新鲜,所以很。
“村里有20多户人家购买了小型碾米机,平均两户人家就有一台!”张老伯指着侧屋里那台蓝色的小型碾米机笑眯眯地说,“这是去年我到县里花了800多元钱买的。现在,就是水烧滚了,再碾米下锅也来得及!”
张老伯的老伴陈婶说,以前,家里收的黄豆常常给虫蛀了,一锅豆浆手工磨下来,累得肠子都疼,所以很少有精力自己做豆腐吃。现在可好了,想吃豆腐,只要电一插,磨浆机瞬间就把豆子磨成白花花的豆浆了。
2003年,湖村至彭高村的水泥路修通了。张文浩的儿子买来龙马车,跑起了运输。去年,张文浩家盖起了新房,他也购买了一台小型碾米机:“大家都在自己家碾米,我这碾米房也没生意了,旧机子也该淘汰了。买小机子自己用,更方便,不占地。”
张文浩带着记者来到他的老房子,那台又大又笨的碾米机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寂寞地躺在房间里,铺满灰尘,锈迹斑斑。
那古老的碾米工具土砻和碓臼呢?张老伯有点惋惜地说,这几年,搞新农村建设,村里人都住上了新房子,这些用不上的家伙全部被拆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