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扬子江泵业有限公司

闸阀,截止阀,止回阀,球阀,安全阀,减压阀

农机网收藏该商铺

     小标 您所在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离心泵的分类方式类型特点一览表
产品搜索

请输入产品关键字:

离心泵系列

磁力泵系列

隔膜泵系列

排污泵系列

真空泵系列

化工泵系列

螺杆泵系列

多级泵系列

给排水设备

止回阀系列

减压阀系列

安全阀系列

球阀系列

调节阀系列

电磁阀系列

疏水阀系列

柱塞阀系列

旋塞阀系列

截止阀系列

水力控制阀系列

针型阀.仪表阀系列

蝶阀系列

保温阀系列

锻钢阀系列

隔膜阀系列

真空阀门系列

气动角座阀系列

过滤器系列

放料阀系列

排气阀系列

衬胶衬里阀系列

刀型闸阀.浆料阀系列

呼吸阀系列

气动阀门系列

电动阀门系列

闸阀系列

配套阀门系列

配套系列

水力喷射器系列

给排水设备系列

管道泵系列

液下泵系列

漩涡泵系列

油泵系列

自吸泵系列

联系方式
地址:永嘉县东瓯街道东瓯工业园区
邮编:325102
联系人:陈小姐
留言:在线留言
商铺:https://www.nongjx.com/st6978/
技术文章

离心泵的分类方式类型特点一览表

点击次数:1482 发布时间:2009-4-23

离心泵的分类很多,它是依据不同的结构特点而划分的。

一、按工作叶轮数目来分类
    1、单级泵:即在泵轴上只有一个叶轮。
    2、多级泵.:即在泵轴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叶轮,这时泵的总扬程为n个叶轮产生的扬程之和。

二、按工作压力来分类
    1、低压泵:压力低于100米水柱;
    2、中压泵:压力在100~650米水柱之间;
    3、高压泵:压力高于650米水柱。

三、按叶轮进水方式来分类
    1、单侧进水式泵:又叫单吸泵,即叶轮上只有一个进水口;
    2、双侧进水式泵:又叫双吸泵,即叶轮两侧都有一个进水口。它的流量比单吸式泵大一倍,可以近似看作是二个单吸泵叶轮背靠背地放在了一起。

四、按泵壳结合缝形式来分类
    1、水平中开式泵:即在通过轴心线的水平面上开有结合缝。
    2、垂直结合面泵:即结合面与轴心线相垂直。

五、按泵轴位置来分类
    1、卧式泵:泵轴位于水平位置。
    2、立式泵:泵轴位于垂直位置。

六、按叶轮出来的水引向压出室的方式分类
    1、蜗壳泵:水从叶轮出来后,直接进入具有螺旋线形状的泵壳。
    2、导叶泵:水从叶轮出来后,进入它外面设置的导叶,之后进入下一级或流入出口管。
    平时我们说某台水泵属于多级泵,是指叶轮多少来讲的。根据其它结构特征,它又有可能是卧式泵、垂直结合面泵、导叶式泵、高压泵、单面进水式泵等。所以依据不同,叫法就不一样。另外,根据用途也可进行分类,如油泵水泵、凝结水泵、排灰泵、循环水泵等。


离心泵的分类方式类型特点一览表

分类方式

类 型

离心泵的特点

按吸入方式

单吸泵

液体从一侧流入叶轮,存在轴向力

双吸泵

液体从两侧流入叶轮,不存在轴向力,泵的流量几乎比单吸泵增加一倍

按级数

单级泵

泵轴上只有一个叶轮

多级泵

同一根泵轴上装两个或多个叶轮,液体依次流过每级叶轮,级数越多,扬程越高

按泵轴方位

卧式泵

轴水平放置

立式泵

轴垂直于水平面

 按壳体型式

分段式泵

壳体按与轴垂直的平面部分,节段与节段之间用长螺栓连接

中开式泵

壳体在通过轴心线的平面上剖分

蜗壳泵

装有螺旋形压水室的离心泵,如常用的端吸式悬臂离心泵

透平式泵

装有导叶式压水室的离心泵

 特殊结构

管道泵

泵作为管路一部分,安装时无需改变管路

潜水泵

泵和电动机制成一体浸入水中

液下泵

泵体浸入液体中

屏蔽泵.

叶轮与电动机转子联为一体,并在同一个密封壳体内,不需采用密封结构,属于无泄漏泵

磁力泵
除进、出口外,泵体全封闭,泵与电动机的联结采用磁钢互吸而驱动
自吸式
泵启动时无需灌液
高速泵
由增速箱使泵轴转速增加,一般转速可达10000r/min以上,也可称部分流泵或切线增压泵
立式筒型泵 进出口接管在上部同一高度上,有内、外两层壳体,内壳体由转子、导叶等组成,外壳体为进口导流通道,液体从下部吸入
 

——信息来源:永嘉县扬子江泵业有限公司

[ 打印 ] [ 返回顶部 ] [ 关闭

| 商铺首页 | 公司档案 | 产品展示 |公司动态 | 询价留言 | 联系我们 | 会员管理 |
农机网 设计制作,未经允许翻录必究.Copyright(C) https://www.nong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农机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二维码

扫一扫访问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