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产品关键字:
提高种蛋孵化率的措施
点击次数:510 发布时间:2010-8-11
提高种蛋孵化率的措施 |
|
春季是鸡种蛋的孵化期,种蛋孵化率的高低一直是种禽场和孵化场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它直接关系着种禽场和孵化场的经济效益。概括地说,孵化不良的原因有三个方面:种禽饲养管理不当、种蛋保存不好和孵化条件不合适。因此,要提高种蛋孵化率,应采取以下措施,供养殖户参考。——编者 加强种禽饲养与管理 1、供给种禽全价配合饲料,不但要满足种禽对能量、蛋白质的需要,还要注意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的合理供给,因全价的营养是提高种蛋孵化率的物质基础。 2、科学管理,给种禽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用适当的饲养管理方式和正确的配种方法,严格配种规程,进行合理的消毒和免疫,从而可获得健康、高产、受精率高的合格种蛋。 严格种蛋的选择、保存运输与消毒 种蛋的选择 种蛋应来自健康、高产的种禽群,受精率达到该禽种要求,一般要在85%~90%以上。蛋形应正常,蛋壳质地应致密均匀,过簿、壳面粗糙的“沙皮蛋”和过厚坚硬的“钢皮蛋”等都不能作为种蛋孵化。种蛋的壳面要清洁、无裂缝,颜色符合该禽种标准要求。粘污了粪便、血液、蛋液的蛋,裂缝蛋在孵化过程中,易造成胚胎死亡。 种蛋的保存和运输 种蛋应保存在的库房里,蛋库应宽敞,冬暖夏凉,通风良好,保持清洁卫生,防止尘土飞扬、阳光直射和蚊、蝇、鼠害及其它有害气体入侵等。蛋库还应另设隔间,以便于种蛋的接收、清点、分级、装箱等。蛋库里的温度在12~15℃,如果温度接近或超过23.9℃或低于0℃,孵化率均要下降。蛋库湿度以70%~80%为宜,湿度过小蛋内水分易蒸发,湿度过大易发霉。种蛋保存的时间不能过长,一般产后7天内为合适,3~5天为。种蛋保存时间较长时,保存期间每天翻蛋1次或将蛋的钝端朝下放置,使蛋黄位于中心,防止与蛋壳黏连。种蛋运输时,事先注意包装完善,以免震动破损。 种蛋的消毒 因为很多疾病通过种蛋传播,所以种蛋消毒是提高种蛋品质的有效措施。刚产出的蛋已被泄殖腔内细菌所污染,并且细菌分布在蛋壳表面,种蛋污染会影响孵化率和传播疾病。因此,一要及时捡蛋,每天至少捡4次;二是及时对种蛋进行消毒,每个种禽舍设消毒柜,种蛋收集后马上消毒保存,否则30分钟后细菌即可通过气孔进入蛋内,这时再进行表面消毒已无效。 消毒的种蛋经贮存和运输后也有再被污染的可能,所以在孵化前一定要再次进行消毒。zui常用的消毒方法是福尔马林熏蒸法:按每立方米空间用*15克、福尔马林30毫升熏蒸,温度27℃,相对湿度75%,消毒20~30分钟。也可用40℃的消毒液清洗消毒,消毒液温度必须高于蛋温。 创造适宜的孵化条件 孵化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孵化的效果,孵化应掌握好外界条件,即温度、湿度、通风、翻蛋、凉蛋等,给以zui适宜的孵化条件,才能获得较高的孵化率和健雏率。 温度 温度是孵化zui重要的条件,是决定孵化成功与否的关键。胚胎发育要有一定的温度,只有保证胚胎正常发育所需的适宜温度,才能获得高的孵化率。鸡孵化比较适宜的温度是恒定37.8℃,出雏时的湿度恒定在37℃左右。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严重时会造成胚胎死亡。胚胎发育阶段不同,对外界温度的要求也不同。孵化初期,由于胚胎刚发育,自身产生的体热很少,自身调节温度的能力差,此期孵化的温度要稍高些;孵化中期,胚胎发育逐步加快,自身调节温度的能力增强,孵化温度应保持恒定;孵化后期,即孵化至19~21天,胚胎自身产生大量的体热,要把胚蛋转到出雏机内等待小鸡出壳,这时的温度要稍低些,出雏机温度要比孵化机内温度低1℃(即36.5~37℃)。 湿度 湿度对鸡胚胎发育也有很大作用,也是孵化的重要条件之一。一般要求达到40%~70%。鸡孵化相对湿度,在孵化初期(1~7天),胚胎需形成羊水,尿囊液,湿度要求高些为60%~65%;孵化中期(8~18天),因胚胎的羊水、尿囊液需排出,相对湿度要求低些为50 %;孵化后期(19~21天),小鸡即将出壳,为防止雏鸡绒毛与蛋壳膜粘连,应给予较高的相对湿度,一般可提高到70%左右。 通风 由于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地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为保持胚胎的正常气体代谢,必须供给充足的新鲜空气。因此,通风换气非常重要。 翻蛋 翻蛋的目的在于避免胚胎与壳膜粘连,使胚胎运动,保证胎位正常。人工孵化时,一般每2.5~3小时翻蛋1次,孵化满18天移蛋后即可停止翻蛋。翻蛋的角度一般为向前或向后45度角。 凉蛋 凉蛋的主要作用是降温。凉蛋是指种蛋孵化到一定时间,将孵化器门打开,让胚蛋温度下降的一种孵化操作程序。凉蛋一般与翻蛋同时进行。如孵化条件在适宜的范围内可不必凉蛋。 照蛋 照蛋的目的在于观察胚胎发育是否正常,如发现不正常,可及时调整孵化条件,以便获得良好的孵化效果,并将无精蛋、死胚蛋、破壳蛋等剔除。一般进行3次,*次在入孵5~6天时进行,将无精蛋、裂纹蛋捡出;第二次在11天左右时,主要将中途死胚蛋捡出,以免孵化时变质炸裂;第三次一般在移蛋时,一边落盘一边验蛋,剔出后期死胚蛋,这次作为落盘时间和出雏环境控制的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