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蒸汽锅炉特性描述
一、卧式燃油(气)蒸汽锅炉本体结构概述
(一) 三回程结构
W N S××-××-Q(Y)系列全自动燃油燃气蒸汽锅炉,均采用为锅壳式三回程、全湿背结构。燃料在炉胆内微正压燃烧,高温烟气沿炉胆向后经回燃室进入烟道管束,经压迫式前烟箱转折180°进入第二管束,经过对流换热后排入大气。
我们利用中心对称的三回程结构的设计思想,设计容量较大的三回程蒸汽锅炉。这种锅炉的特点:所有的受压元件与锅筒中心对称,锅炉采用全湿背式结构,以极大的内筒和偏心火箱的结构,其有利于提供足够的辐射受热面。而对流受热面有第二回程和三回程的管束构成。回燃室前管板采用与炉胆连接,回燃室后管板采用椭球形封头和管板。第二回程和第三回程转烟室构成了前烟箱,此出烟烟温已低于500℃。因此,前烟箱的结构采用轻形结构的耐火保温材料。后烟箱烟气出口布置在沿筒体纵轴的方向,不仅可以缩短炉体长度;又可以避免烟囱放在垂直于筒体纵轴线的方向上,在锅炉启动停止时冷凝水腐蚀锅炉本体。这种锅炉的设计主要考虑了锅炉检修和稳定的原则。锅炉回水进口内设置的混水装置,回水先冲刷烟管管束,再接触炉胆,提高了回水接触炉胆的水温。避免了局部产生过冷沸腾的现象。炉水在燃烧烟气高温部分的下层,低温在上部流动.就热对流而言,已达到的结构设计。蒸汽锅炉也达到的汽化空间,加之后部加上隔板导致循环水流经回燃室的高温表面,使之合理均匀传热.确保回燃室的管板安全运行。
(二) 波形炉胆(根据用户的选择)
本系列锅炉采用波形炉胆,既强化了烟气的扰动,又增大了辐射传热面积;既增加了炉胆的刚度,又有效的减弱了炉胆的膨胀应力;既增强传热效果,又促进为燃料在炉膛内的燃烧。
(三) 烟管与管板的焊接工艺
采用先预胀再全焊,然后再胀接的工艺,既防止了管间隙腐蚀,又增强了焊接强度。
(四) 对称活动铰接前、后烟门
开启方便,便于检修,清理。
本系列锅炉结构紧凑,安装运输方便。出厂前经过热态调试,不管在开机率还是在运行中都能稳定运行。本系列锅炉配有进口补水泵和燃烧器,全自动程序控制,自动化程度高。可使锅炉达到的燃烧效果。
二、保护系统
●水位保护
蒸汽锅炉配有二台水泵,运行和备用。
锅炉配套一至二只板式水位计,应经常相互比较,发现指示不一致的,须立即校正。水位计应每班进行冲洗,以确定其真实水位。同时还配有电极点水位平衡筒,可以准确的采集水位信号以发出报警或进行给水泵控制。
●压力保护
a.蒸汽压力保护
锅炉压力超过额定值时,需进行连锁保护:方法是停炉,燃烧系统停止工作;也可改变火嘴,单段或双段燃烧,亦可调节油量,从而降压,确保锅炉安全运行。
燃油(气)蒸汽锅炉压力保护与水位一样,采用多重保护:
① 压力控制器
一般用二个压力控制器,将压力信号转化为电气信号的机电转换装置,它的功能将压力高、低不同的信号输给电气开关,对外线路进行自动控制或连锁保护。
常用压力控制器及电接点压力表,能使蒸汽压力超压报警,达到极切断燃烧器;压力控制器根据实际运行压力调节单火或双火燃烧;对于大型燃烧器,可根据压力大小调节燃油量的大小,始终保持压力稳定运行。
② 安全阀
安全阀是锅炉保护中的道防线,在锅炉压力超过极,根据安全阀设计所配的整定压力,排汽泄压,确保锅炉正常运行。
●温度保护
温度保护是锅炉安全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程序,对于蒸汽锅炉温度的调节及保护尤为重要;同时在热水锅炉超温时达到调节保护作用。锅炉常用的温度保护装置为双金属温度控制器
●熄火保护
防止炉膛爆炸事件的发生,燃油(气)锅炉必须设置熄火保护装置,功能是监测炉膛内燃烧情况(包括点火,当点火失败或燃烧中途熄灭时,一般在5秒内重新点火,1秒钟内运行,关闭进油(气)电磁阀,并接通和发出声光报警信号,这时鼓风机继续运转,吹扫炉膛内残余的可燃气体,经过20~30秒钟的吹扫后,自动切断鼓风机及各种辅机电源,锅炉停止运行。)由火焰监测器和控制装置组成。火焰监测器的作用是将控制装置发出火焰存在或中断的信号。
主要使用的是光电倍增管、光敏电阻和光电池,它们都有紫外型或红外型,一种光电转换元件,工作原理将光照辐射的强弱转变成相应的强弱电流。并呈线性状态输出,有时感应电流弱,要通过放大,才能对控制器产生作用。
●停电自锁保护
在突发电源中断情况下,锅炉运行立即停炉自锁,若电流恢复通电,随时启动,必须复位解除自锁,才能重新点火启动。
三、锅炉的自动控制系统
(一)给水自动控制
锅炉的水位正常运行是主要指标之一。给水自动系统的给水流量应适应锅炉的蒸发量,保持锅炉水位在允许范围达到平衡。根据锅炉容量的大小及用户要求。配置两位式给水自动系统或连续给水系统。
a.两位式给水系统
系统装置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维护方便.是小型燃油(气)锅炉常采用的自动给水方式,系统图所示如下:
调节锅炉系统流量水位(H2O)。用开、停水泵改变给水量,使水位始终保持在额定范围内,两位式自动给水,锅炉水位变化成正弦曲线。通常开、停泵,水位线上下范围不超过+30㎜,为了调节流量次数进水规律,避免因量大进水所至蒸汽锅炉压力较大波动。
b. 连续给水自动控制系统
锅炉蒸发量的提高,采用除氧器等设备后,保证蒸汽品质和除氧器的正常工作,要求连续给水自动控制系统采用电感式传感器。它由浮球式传感器、控制器、电动调节阀三部分组成的调节系统。工作原理是:浮球位移→电感信号→电量信号→控制器产生开、停、关三位开关信号,操作自动给水调节阀开启,以保持给满足水量负荷需求,使锅炉水位保持在10~15mm范围内,而水泵可连续不断工作。
其原理如下图:
(二)燃烧调节的自动控制
到二段燃烧。这样循环来完成燃烧调节负荷运行。a、位式燃烧调节
调节方式是根据蒸汽压力实行分段调节,分为两段燃烧控制和三段燃烧控制。当锅炉点火运行初始或锅炉蒸汽压力达到运行压力值,立即停炉;恢复到下限工作值,先点燃一个喷嘴,一段燃烧,负荷设计为30%燃烧量。冷炉运行时,一段火燃烧,锅炉启动后则可切入到二段燃烧。当锅炉燃烧达到满负荷运行、而汽压不断上升,额定上限工作压力值为90~95%时,自动切换到一段燃烧。压力继续上升达到上限工作压力时自动停炉。燃烧负荷跟不上用汽负荷,压力下降,达到二段燃烧切换压力值时、切换
锅炉运行达到上限工作压力值时停炉,经过一段时间压力下降,恢复压力值时。又自动进入一段燃烧,恢复自动性能调节。三段燃烧调节方式依次为:一段→二段→三段→停炉→压力下降→一段→二段→三段循环运行。其调节系统如下图:
上述二段或三段燃烧运行原理的实现,主要靠压力控制器、风门调节器及燃油电磁阀等基本元件来完成。关键是风门调节器,作用是:
①自动分配分段燃烧的风量;
②开启分段燃烧打开电磁阀,供联锁保护,保证风门的开启度始终与燃油喷入量同步,而风门与喷油量配比,锅炉投入初始运行时,根据烟气成份进行调节,初定后,长期运行不作改变。二段燃烧适应在6t/h以下容量的锅炉,而10t/h以上锅炉通常采用三段燃烧。
四、蒸汽锅炉的安装示意图
型号 | 单位 | WNS0.3 | WNS0.5 | WNS0.75 | WNS1.0 | WNS1.5 | WNS2.0 | WNS3.0 |
0.7 | 0.7 | 1.0 | 0.7 | 0.7 | 1 | 1.0 | 1.25 | 1.0 | 1.25 | 1.0 | 1.25 |
额定蒸发 | kg/h | 300 | 500 | 750 | 1000 | 1500 | 2000 | 3000 |
额定压力 | Mpa | 0.7 | 0.7 | 1.0 | 0.7 | 0.7 | 1.0 | 1.0 | 1.25 | 1.0 | 1.25 | 1.0 | 1.25 |
工作温度 | | 171 | 171 | 184 | 171 | 171 | 184 | 184 | 193 | 184 | 193 | 184 | 193 |
热效率 | % | 90 |
水容量 | L | 1000 | 1180 | 2200 | 2410 | 3000 | 3420 | 5500 | 5130 |
主蒸汽出口 | mm | 40 | 40 | 40 | 50 | 65 | 65 | 80 |
进水口 | mm | 25 | 25 | 40 | 40 | 40 | 40 | 40 |
排污口 | mm | 40 | 40 | 40 | 40 | 50 | 50 | 50 |
安全阀 | mm | 40 | 40 | 2×40 | 2×40 | 2×40 | 2×40 | 2×50 | 2×40 |
耗电量 | kw/h | 0.75 | 1.4 | 1.4 | 3.3 | 4.4 | 4.8 | 11 | 12 |
烟囱 | mm | 180 | 250 | 250 | 280 | 320 | 350 | 380 |
外形 尺寸 | 长mm | 2200 | 2930 | 3350 | 3640 | 4100 | 4250 | 5500 | 5600 |
宽mm | 1200 | 1700 | 1700 | 2360 | 2360 | 2380 | 2150 | 2670 |
高mm | 1440 | 1720 | 1720 | 1918 | 2400 | 3250 | 3000 | 2900 |
运输重量 | kg | 2010 | 2210 | 2500 | 3200 | 4200 | 4320 | 4900 | 5400 | 6330 | 6800 | 9100 | 9900 |
底座尺寸 | mm | 1950 | 1800 | 2050 | 2800 | 2950 | 3250 | 3930 | 3800 |
mm | 800 | 1000 | 1000 | 1100 | 1200 | 1300 | 1400 | 1400 |
燃料消耗 | 轻油 | Kg/h | 19.6 | 32.7 | 55 | 70 | 98.2 | 130.9 | 196.4 |
天然 | NM3/h | 23.8 | 39.7 | 65 | 82 | 119.0 | 158.6 | 237.9 |
煤气 | NM3/h | 50.6 | 84.3 | 130 | 168.5 | 252.8 | 337.1 | 50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