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WSZ-0.5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视频如采用传统曝气池,污水在曝气池的停留时间较之传统的工艺可大为缩短,气水比也可大幅度降低。经曝气池处理后的水进入二沉池,二沉池的出水即可排放。曝气池产生的剩余污泥;连续送入水解反应器,整个工艺流程的剩余污泥从水解池排出进入集泥池,污泥从集泥池用泵提升进入浓缩池,经12-24h浓缩后可脱水处理。集泥池和浓缩池的上清液流回进水集水井。采用水解-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同时好氧稳定。
(1)预处理设施
预处理的目的之一是去除粗大固体物以及无机可沉固体,这对配水有特殊要求的水解池尤为重要。另外,不可生物降解的固体在水解反应器内的积累会占据大量的池容,反应器池容的减少终将导致系统*失效。一般预处理系统包括去除大的固体、较小颗粒的格栅和水力筛及去除砂和砾石的沉砂池。
◆ 格栅:格栅是污水预处理的通用设施。为保证水解池布水系统不被堵塞,建议采用固定式格栅或回转筛、水力筛作补充处理。
◆ 沉砂池:对小型污水处理厂,由于污水流量变化较大,沉砂池设计的难点需要在变化的水量条件下保持系统中液体流速有相对不变的数值。因为较高的流速会降低无机固体在渠道中的去除效果,而较低的流速导致有机物与砂一起沉积。对于有一定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可以考虑采用平流式沉砂池。在存在较多的砂和有机物共同沉淀的情况下,可采用体外洗砂装置,如螺旋洗砂器或水力固体螺旋洗砂器。考虑到后续水解处理工艺,一般不用曝气沉砂池作为预处理装置。
(2)不同类型废水的水解(酸化)工艺设计参数
在一系列实践过程中,通过对各种不同废水的应用,以及对研究、设计和应用三方面进行总结,提出了设计参数,见表5-3
(3)采用氧化沟(或R)后处理工艺的参数和主要构筑物计算
以10万t/d的处理规模为例
3.6 生物滤池法
生物滤池法是一种生物膜处理工艺,是利用需氧微生物对污水或有有机性废水进行生物氧化处理的方法。以淬石、焦炭、矿渣或人工滤衬等作为先填层,然后将污水连续地、均匀地喷在上面,并充分供给氧气和营养,在重力作用下,污水以水滴的形式向下渗沥,或以波状薄膜的形式向下渗流。后,污水到达排水系统,流出滤池。
污水流过滤床时,有一部分污水、污染物和细菌附着在滤料表面上,微生物便在滤料表面大量繁殖,不久,形成一层充满微生物的粘膜,称为生物膜。这个起始阶段通常叫“挂膜",是生物滤池的成熟期。
生物膜是由细菌(好氧、厌氧、兼性)、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以及一些肉眼可见的蠕虫、昆虫的幼虫等组成。
污水流过成熟滤床时,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附、降解,从而得到净化。生物膜表层生长的是好氧和兼性微生物,其厚度约2mm。在这里,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好氧代谢而降解,终点产物是H2O、CO2、NH3等。由于氧在生物膜表层已耗尽,生物膜内层的微生物处于厌氧状态。在这里,进行的是有机物的厌氧代谢,终点产物为有机酸、乙醇、醛和H2S等。由于微生物的不断繁殖,生物膜逐渐增厚,超过一定厚度后,吸附的有机物在传递到生物膜内层的微生物以前,已被代谢掉。此时,内层微生物因得不到充分的营养而进人内源代谢,失去其粘附在滤料上的性能,脱落下来随水流出滤池,滤料表面再重新长出新的生物膜。
为使生物滤池有效地处理污水:①微生物的繁殖,必需有足够的表面积。②必需充分供给微生物氧气。③污水需具有适于生物处理的水质。
3.6.1 生物滤池的分类
生物滤池可分为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
生物膜法处理污水初使用的装置为普通生物滤池,亦称滴滤池,为*代生物滤池。这种装置是将污水喷洒在由粒状介质(石子等)堆积起来的滤料上,污水从上部喷淋下来,经过堆积的滤料层,滤料表面的生物膜将污水净化,供氧由自然通风完成的,氧气通过滤料的空隙,传递到流动水层、附着水层、好氧层。此种方法处理污水的负荷较低,但出水水质很好,故亦成为低负荷生物滤池。20世纪初,英国得到实际应用,之后欧洲和北美得到了应用。
为了提高生物滤池的处理效率,20世纪中期,出现了人工制造的滤料,由于其比表面积大,滤料之间的空隙大,质轻等优点,提高了生物滤池的负荷,减小了占地面积,高负荷生物滤池和塔式生物滤池工艺得到了发展。
WSZ-0.5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视频3.6.2 生物滤池的构造
(1)普通生物滤池的构造
普通生物滤池由池体、滤料、布水装置和排水系统四部分组成。
① 池体:普通生物滤池在平面上多呈方形或矩形。四周围以池壁,池壁起围挡滤料的作用,一般用砖石或混凝土筑造。池壁要能承受滤料的压力,池壁高度一般应高出滤池表面0.4~0.5m。普通生物滤池的个数或分格数不应少于两个,并按同时工作设计,设计流量按平均日废水流量计算。
② 滤料:滤料是生物滤池的主体,对生物滤池的净化功能有直接的影响,对滤料的要求是: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利于形成较高的生物量;较大的空隙率,以利于氧的供应和氧的传递;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耐腐蚀性强;价格低廉,能够就地取材。常用实心拳状滤料,主要有碎石、卵石、炉渣和焦炭等。滤料分为工作层和承托层,总厚度为1.5~2.0m。工作层为1.3~1.8m,粒径一般在 30~50mm;承托层厚0.2m,粒径为60~100mm。各层滤料粒径应均匀*,对于有机物浓度较高的废水,应采用粒径较大的滤料,以防止滤料堵塞。
③ 布水系统:生物滤池布水系统的作用是向滤料表面均匀地布水。若布水不均匀,会造成某一部分滤料负荷过大,而另一部分负荷不足。普通生物滤池常用的布水系统是固定喷嘴式布水系统。
固定喷嘴式布水系统是由投配池、虹吸装置、布水管道和喷嘴四部分所组成。
污水进入配水池,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后,虹吸装置开始工作,污水进入布水管路。配水管设有一定坡度以便放空,布水管道敷设在滤池表面下0.5~0.8m,喷嘴安装在布水管上,伸出滤料表面0.15~0.2m,喷嘴的口径为15~20mm。当水从喷嘴喷出,受到喷嘴上部设有的倒锥体的阻挡,使水流向四周分散,形成水花,均匀喷洒在滤料上。当配水池水位降到一定程度时,虹吸被破坏,喷水停止。
这种布水装置的优点是运行方便,易于管理和受气候影响较小,缺点是需要的水头较大(20m)。
④ 排水系统:生物滤池的排水系统设在滤池的底部,其作用为排除处理后的污水、保证滤池有良好的通风和支撑滤料。排水系统包括渗水装置、集水沟和排水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