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30方地埋式一体化医院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尺寸
废水处理厂的供电、供水、排水、通讯等所有公用工程由甲方统一供给,供给条件充足。 与废水处理厂有关的运输、维修、库房、绿化也由甲方统一安排,废水处理厂不再单独设置。考虑废水处理厂内每日消耗食盐,仅设置必需的周转小库房。
2、给水
废水处理厂给水由甲方统一供给。污水处理厂对水质无特殊要求,按生活饮用水标准。生产、生活用水与消防用水共用一个给水系统。废水处理厂内部消防与甲方组成统一的消防系统。
3、排水
废水处理厂内设置生产、生活污水和雨水管道。废水处理厂各处理单元事故性排放、放空、一般性冲洗生产废水、排出的少量生活污水全部排入配水井,进入污水处理系统。
4、厂区道路、绿化及消防
废水处理厂内设有4-6米宽的道路,转弯半径6米,混凝土路面。废水处理厂区内布设雨水管道以排除道路雨水,雨水管汇入总排水口。各构筑物及建筑物均靠近道路。
废水处理厂区绿化主要采用自然与规则相结合的布置方式,围绕各个建、构筑物及道路的几何形状进行绿化。
本废水处理厂内虽无易燃易爆危险品,但仍按国家有关规范设置消火栓。并设置泡沫灭火器等消防器材。污水处理厂内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三级。
5、PLC自动控制 本方案对污水处理站采用较高的自动控制,所有提升泵均设有液位自动控制。同时也设置*控制与就地人工控制并联控制。所有电机均设有过热、过载和短相保护,并设有报警系统。废水处理厂设置工控机与PLC。
水泵及药剂的投加均采用信号反馈自动控制。
1. 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2. 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采用*工艺,建设投资少,占地面积小,设备管理方便,运行可靠,处理成本低的废水处理技术和适应于本工程的*设备和材料。
3. 平面高程布置满足总体布局的要求,与周围建筑风格相协调。
4. 尽可能减少污水,污泥在收集,输送,处理,排放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防止二次污染。
5. 设备选型采用通用产品,运行稳定可靠,效率高,管理方便,维修维护工作量小,价格适中。
6. 为确保工程的可靠性及有效性,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运行费用,减少日常维护检修工作量,改善工人操作条件。采用现化技术手段,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管理,做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
水处理进出口技术逆差明显
30方地埋式一体化医院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尺寸污水处理技术主要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在此础上,近几年又发展出了多种组合处理工艺,如SBR工艺、接触氧化工艺、生物膜与超滤组合工艺和MBR工艺等。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存在水力停留时间长、气水比较大、耗电量大、污泥产量大、启动时间长、运行成本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污水处理厂出现日常运营管理复杂、运行成本高、对周边环境影响大等况的出现,因而从技术上寻找更加适合城镇污水处理工艺显得迫在眉睫。
介绍了由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BMR工艺。BMR工艺是将生物滤膜技术与微生物固定化的O/A生物滤池技术有机结合,达到污染物去除效率高。葛敬表示,该工艺拥有多项国家发明,其中,包括两个发明,两个实用新型;处理量从20到50000m3/d皆可应用,2000m3/d以下为工程设备化应用,以上为工程规模化应用。
对于BMR的工艺流程和技术原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BMR工艺特点表现在:水力停留时间仅为3.5-5小时,占地面积小,气水比4到6比1,风机耗电量小,剩余污泥减量至三个月排残渣一次,启动时间短,环境温度在20℃以上时,仅需7天,系统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傻瓜式运行管理,生物膜选材及生物载体寿命可达8-10年,投资低,抗水质冲击负荷可达50%,抗水量冲击负荷可达50%,运行成本仅为0.3-0.5元/m3。此外,对于小处理量的BMR工艺还具有可设备化,节省土建费用,可组合式、模块化布置,灵活方便,研制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复合材料,zui终达到设备壳体材料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使用的要求,等特点。
对于BMR工艺的处理效果,葛敬表示,他们针对水量、水质的波动性以及停水时间等影响因素对COD、BOD5、TN、氨氮等主要指标进行中试研究。经过9个月的中试运行,COD去除率为85-90%、BOD去除率为88-92%, SS的出除率为88-95%,NH3-N的出除率为85-95%,TN的出除率为65-70%,BMR工艺的出水水质均为合格。而TP去除率为50%-60%,需增加化学除磷保证TP达标。经济指标对比上,葛敬指出,BMR工艺的投资、运行成本、污泥产生量、占地面积、和启动时间都有较突出优势。
一是随着污染控制程度从"达标排放"向"提标升级排放"到"低端中水或局部回用"再到"规模化回用"的发展,膜分离技术(微滤、反渗透、膜生物反应等)将被大量应用于生活污水处理中,使污水处理由单纯净化转变为以污水为原料的"再生水制造厂;
二是随着水质控制类别从常规污染物控制(包括初级处理和二级处理)向氮、磷、盐控制(三级处理,考虑环境容量)再到关注生态安全的发展,以除磷脱氮为核心的二级强化处理技术以及包括各种类型的絮凝沉淀技术、高效过滤技术、现毒技术和人工湿地等生态净化处理等三级处理工艺将得到大力推广;
三是为降低现有污水处理能耗水平,污水处理运营控制技术将从"工艺的人工/微机定量控制"向"部分处理设备的智能控制"再到"污水厂工艺全程优化与智能调控"方向发展。此外,鉴于中国70%以上的污水处理厂不具有完整的污泥处理工艺,采用产泥量少且污泥稳定的污水处理工艺,从源头上减轻后续污泥处理的负担将是促进生活污水处理事业发展的技术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