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网 地方农机】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确保春耕生产高效有序,宁夏吴忠市盐池县聚焦问题短板,紧扣“助农提质”和“平安农机”两条主线,以“三项突破”为抓手,全力推进春耕备耕工作有序开展,为全年农业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补短板
春耕备耕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基础,农机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据调研,农机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春耕效率与质量。一是农机具更新换代缓慢。老旧农机安全隐患多、作业效率低,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二是农机农艺融合不紧密。在马铃薯旱地覆膜、黄花菜采摘等特色产业方面配套机械化不足,制约生产效能;三是残膜回收体系有待优化和完善。近年来,盐池县年覆膜种植面积3.3万亩左右,回收残膜近320吨,但农用残膜回收仍以人工捡拾为主,机械化捡拾为辅,导致残膜回收成本较高,农户回收积极性不强。目前在用
残膜回收机技术还需进一步提升,膜杂分离效果较差,导致部分回收的残膜无加工利用价值。
紧扣两条主线,赋能春耕新活力
为使春耕机械化工作有的放矢、高效推进,盐池县锚定“助农提质”与“平安农机”两条主线,靶向施策,精准发力。一是紧扣“助农提质”主线,提升农业生产效能。结合农机报废更新政策,全面排查县域内老旧农机,鼓励农户淘汰安全隐患大、能耗高的设备,优先购置绿色智能农机具。2025年计划报废老旧农机73台,新增农机具1350台(套)。整合县域内农机资源,鼓励农业作业公司、农机合作社等为农户提供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服务。结合“三夏”“三秋”等时机,举办机收减损专项培训,覆盖机手500人次,力争将机收损失率降低至2%以下。二是聚焦“平安农机”主线,夯实安全生产根基。组织技术人员下沉乡镇,开展农机免费检审验,计划完成
拖拉机、
联合收割机注册上牌100台、检验1400台次,审验机手600人次,确保农机“健康”上岗。围绕春耕关键节点,联合县农业执法大队深入农机作业公司、维修网点、作业现场等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重点整治无证操作、安全装置缺失等问题,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依托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购置防灾减灾农机装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突发情况处置能力,保障春耕生产平稳有序。
聚力“三项突破”,破解发展瓶颈
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盐池县统筹整合资金4710万元,支持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力争攻克农业生产“卡脖子”难题。一是突破特色产业机械化瓶颈。针对黄花菜采收、滩羊养殖、旱地覆膜马铃薯种植等特色产业,联合高校研发专用机械,同时积极与各乡镇对接用机需求,培育标杆农机作业公司配套配齐相关机具,及时解决盐池县农业发展“无机可用”难题。二是突破残膜回收运行难题。利用衔接资金为盐池县王乐井乡边记洼村经济合作社和盐池县麻黄山乡松记水村经济合作社各采购残膜回收机2台,辐射带动全县残膜机械化回收。协同住建局完善残膜回收体系,探索将无利用价值的残膜进入住建系统今年准备新建的小型垃圾焚烧站。三是突破农机农艺融合壁垒。加强与农技中心协作,利用示范区项目资金共同打造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1个,引进植保无人机、大田信息采集等智能设备,推广北斗导航、变量施肥等技术,探索建立“农机+农技”协作机制和社会化服务全托管高产模式,提升作业精准度与效益。
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工作实效
为促进粮食单产提升,盐池县以技术指导为要,惠农政策作保,强化农机配套支撑,深入田间跟踪服务,助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一是加强技术指导。成立盐池县粮食作物生产技术包抓指导组,负责组织协调农机具、种子、化肥等农用物资,做好玉米、马铃薯、单种大豆及小杂粮等粮食作物生产技术田间指导工作,确保各项技术措施不误农时,严格落实,精准到位。二是做好政策宣传。邀请县融媒体中心拍摄农机购置与报废补贴政策的宣传视频,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广泛播放,扩大政策传播范围。同时结合春耕备耕、乡镇集市等时机,逐乡镇发放政策宣传折页,帮助农户直观了解政策内容。此外特别开通政策咨询电话,安排工作人员随时为农户答疑解惑,确保农户对政策理解无偏差。
下一步,盐池县将以春耕备耕为契机,推动农机化水平提档升级,为宁夏旱作区农机化高质量发展建设注入强劲动能,奋力打造乡村振兴“盐池样板”。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