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网 编辑视角】 8月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9225,下调229点,成为2018年12月3日以来低。当日上午,离岸、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后双双跌破“7”关口。人民币汇率11年来首度“破7”,引发市场关注。
那么,人民币“破7”对农机企业会带来什么影响呢?一般来说,人民币贬值会造成进口产品价格上升,但有利于提高出口业的竞争力。
对进口企业来说,产品和原材料价格会上升。我们知道,一些生产型农机企业的部分零部件是从国外进口的,人民币“破7”后短期内这部分企业的生产成本或许会有所增加;而对出口型企业来说,出口业务以美元计价,人民币汇率走低,出口企业收到美金结汇后收益会有所增加。短期来说,这对一些有出口业务的大中型农机企业是利好的。
当然,即便没有人民币“破7”带来的影响,农机企业扩大出口对整个农机行业来说也是有利的。中国是世界大的农业机械制造国,一方面,随着规模农业的提倡和国内农机制造水平的提高,农机设备品类逐渐齐全;另一方面,农机产业面临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等机械产能过剩的问题,中国农机企业需要“走出去”;再加上近几年政策东风的加持——“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区域国家为中国农机设备出口提供了市场空间,在农机制造业也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7年农机行业进出口总额达123.2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1.18%。其中出口额为100.89亿美元,同比增长14.53%,
拖拉机(包括轮、履及履带牵引车、手扶)出口总量是151519台,同比增长20.40%。而2018年我国农机出口业务也呈增长态势,并且由过去的中小产品为主逐渐转化为大中型产品,产品品质和价格也有所提高。
在当前国内农机市场饱和、行业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鼓励农机企业“走出去”、扩大出口业务,对缓解企业自身压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忽略竞争意识、继续在中低端产品上停步不前。对企业来说,做好产品创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才是企业立足的根本。经济形势变化莫测,有机遇也有危机,例如此次人民币“破7”带来的利好也只是短时的。若以后贸易摩擦增多,对农机出口也会产生不小影响。因此,提高产品品质,利用新技术扩大国外市场,稳定国外市场份额,在当地建立好口碑,才是企业“走出去”的正确方式方法。
在这方面,国内的雷沃、中国一拖、东风农机等企业为行业带了好头:中国一拖目前产品已出口澳大利亚、匈牙利、古巴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进驻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样板工程中白工业园,成为“中国制造”挺进“一带一路”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而雷沃继出口大量拖拉机产品后,水稻机的出口量也大幅增长,目前雷沃水稻机的出口市场集中在缅甸、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并在南美、南亚、非洲逐步打开市场,甚至远在大洋洲的一些国家,也频频向雷沃抛出橄榄枝;东风农机目前市场出口国家达到75个,国外销售商数量达到115家,其中70%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出口量占公司销量的20%左右。
人民币“破7”为农机企业带来的利好或许只是暂时的,它更像是一个契机,激励企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快转型升级,努力以高品质、高姿态走向,朝着成为“中国智造”代名词的目标奋进。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