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机网 本站原创】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长大了当一名发明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这个童年的梦想很多人大概已经忘了,就算想起来也只会笑叹年少不懂事,发明家岂是想当就能当的,但是我们永远也不要小看一个人的潜能,如今,搞发明已经不再是发明家的“”了,作为站在农业领域一线的农民,对农业的了解可能比发明家或者农业机械制造者更胜*,他们更懂农民的需求,于是农民发明家应运而生,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民间那些发明家和他们发明的农机。
农民工逆袭成大学客座教授 看吴洪珠的发明之路
只有初中文凭的农民工吴洪珠喜欢机械,更喜欢钻研。由于胶州是有名的土豆之乡,每到土豆收获的季节,村民们便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为了让村民们不这么辛苦,吴洪珠想到研发
土豆收获机,1999年,他研发出台土豆
收获机,受到村民的广泛欢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的需要,吴洪珠的土豆收获机不断改良换代,如今,已研制到了第18代,第19代正在调试中,预计明年能上市。
黄坊村远近闻名的“发明家”黄兰卿 发明新型旋耕机
说起黄兰卿,远近的乡亲们都不陌生,他是村里出了名的“发明家”,成功对旋耕机进行改良创新,克服了过去犁刀式旋耕机稻草等杂物容易缠绕在滚轴上,清理起来极其费劲的难题;也改善了飞快旋转的犁刀碰上石块,让犁刀甚至用于固定犁刀的犁刀座造成断裂或弯曲等种种弊端。这款耐用又好用的新型旋耕机经过多次的现场比对演示,逐渐获得了村民的认可,黄兰卿还因此成立了旋耕机生产公司。
孙元国:28年发明改新之路造就的农机发明革新专家
上世纪90年代,由于洪涝灾害,普通机车无法下地给秋收造成很大困难,孙元国便开始默默潜心研究,经过几次失败后,他将原来进口叶尼赛轮式收割机改装成半链轨,成功地解决了秋涝陷车的难题。经他改装的收割机,安全耐用,不仅解决了农民的难题,也为他接下来的研制带来了动力。
之后,孙元国又成功将E514收割机改装成外置油缸控制,解决了E514收割机在作业时漏油的现象;研制出了圆盘式皮带传动扫路机,用于农场道路作业,目前广泛用于周边村镇的道路清扫。此后,他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历经近三年的时间,研发了一款多功能高秆作物植保机,破解了高秆农作物中后期田间管理无法进行的难题……这些仅仅是孙元国研发的机械中应用广的几项。据不完全统计,经他手改装的各种机械达20余项。孙元国28年来从没间断过自学钻研和发明创造,如今已经成为呼伦贝尔岭南地区颇有影响的农机发明革新专家。
当下,中国正在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新型职业农民,懂技术非常重要,农机手不仅需要熟练操作农机,还得时刻钻研创新。新时代下,农民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时代在召唤农民进步,这些农民发明家便做出了很好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