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机网 本站原创】11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举行了发布会。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会上强调未来农业补贴的增量要向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这一政策趋势不仅有利于我国实施土地流转,同时也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带来新机遇,其中就包括农机专业合作社。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机的普及率和保有量不断上升,农民对于农机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以农机服务为主的农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由于受到资金、装备、技术、人才和基础条件等的限制,农机合作社在发展路上一直障碍重重。
农机合作社发展路上的三大关卡
限制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但从目前状况而言,急需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缺少资金。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条件就是要有一定数量的农机具,但农机具的购置需要足够的资金做支撑。“想要发展没有钱,贷款又贷不到,因为我们这里各种银行贷款都要公务员、房产、银行存折担保抵押。”这是一家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的忧愁,同样也是多数农机合作社所正在面临的现实问题。尚不完善的借贷担保体系,大型农机具昂贵的价格都给发展中的农机合作社带来资金的压力。
二是缺少技术人才。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面临着一个很严峻的问题,那就是“谁来种地?”农村劳动力短缺已经存在于大多数农村中,年迈的农民不懂新科技,年轻人又都不愿意务农。会驾驶农机、懂专业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少,且大多数仍处于培养中阶段,还尚不能满足广大农机合作社的需求。
三是基础条件落后。基础条件的落后一直以来都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农机合作社来说也不例外。库房、机耕路、维修点等等条件在大多数农村都是简陋的甚至是没有的。
由此可见,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还有重重关卡需要突破,开启政策的“外挂”来保驾护航自然是免不了的。日前举办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发布会就给农民吃了一个“定心丸”。
未来政策利好将带来农业发展新机遇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在发布会上也指出:“通过培育新的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大趋势,新增的农业补贴会向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主体适度倾斜,比如建立担保体系或提供购置农机具补贴等。”
其中,张红宇司长提到了未来农补增量倾斜在新型经营主体上的两点方向:一是建立担保体系,二是提供购置农机具补贴。这两个方向正好解决了农机合作社目前所面临的资金问题,适当提高相关的补贴比例,为解决银行担保贷款、农机具短缺问题提供了保障和依据。
此外,张司长指出,将来补贴主要用于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等方面。库房的建设、机耕路的修建、维修网点的完善都将迎来又一波的政策支持。虽然困扰农民许久的基础设施的改善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但有了政策的保驾护航,就能事半功倍,对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都会产生一系列的积极影响。
可见,此次政策利好,将会给尚在摸索前进中的农机合作社带来新的曙光,也将会刺激和带动更多人投入到农业生产经营中去,为解决“谁来种地?”和“怎么种地?”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