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改革不可或缺农机支持
供给侧自然是与需求侧相对应的。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内容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去库存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702.7万吨(6.07027亿吨)。与此同时,我国粮食进口粮也同步增长,我国三大主粮已连续5年净进口,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粮食进口超过1亿吨。而我国年粮食消费量是6.5亿吨,那么,这没有被消耗的大约6000万吨粮食要待在粮库里了。这就是所谓的“三量齐增”。
库存量在常年累积下越来越高,新收的粮食没地方储存,建粮库成了一些产粮大省的省长们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如此高的库存量,让国家财政再也撑不住了,政策性的临储粮价格今年开始全线下跌,玉米更是直线下降,农民们损失惨重。
为何要去库存由此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一些粮食深加工企业日子也同样不好过,有些厂子一开工就亏损索性关门歇业。
二是保质量
既然粮食在国内过剩,为何粮食加工企业的日子还这么不好过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国产粮质量不过关,企业没办法拿去加工!那卖到国外,走出口这条路行得通吗?答案是不行。因为我国粮食在各种因素下,其生产成本远高于国外,高价出口没人要,低价出口就是亏本。没办法,只能存着!
粮食质量行不行,民众也会投票。还记得2015年春节期间,有人拿1500元买10斤日本大米的新闻吗?事实上,这只是国人抢购“日本天价大米”的续集。2007年7月,中国恢复进口日本大米,价格超过国内20倍的日本进口大米被一抢而空。
日本大米被*的背后是国产大米在品质方面正面临着信任危机,国产大米在竞争中劣势尽显,前面已说到,粮食出口不出去这也是原因之一。
因此,国产粮要被国内所消耗,质量要提升,至少先要被国内所认可。
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原则就是,在保证国家粮食供给充足的前提下,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一项中长期目标,很可能也是“十三五”期间一项重要的“三农”改革课题,此项改革可谓影响面非常广。
要去库存的方式无非有两种:减少入库量和拉动出库量。首先,从近期以来,人民币离岸汇率大跌,人民币的贬值或许可以阻挡粮食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从短期来看,或许会有效力。但这并不是根本解决之道,国内粮食市场总有一天要与接轨,当然,这是后话。其次,农业部已经着手调整粮食种植结构,预计未来5年内减少玉米种植面积5000万亩,2016年内预计减少超过1000万亩,主要针对“镰刀湾”地区。类似这样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或在农业供给侧机构改革中变得更多。再次,国家或加大对粮食深加工企业的补助,当国产粮质量稳步提升后,再让这一产业链不如健康发展轨道。
而提升农产品质量,涉及面则更为广阔。从当下的农药化肥零增长目标,到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再到农机具的升级换代,这些都是“保质”的重要支撑内容。
由此可以看出,农业供给侧改革不仅与需求侧紧紧相连,包括整个农业产业链在内的农民、企业、政府都包含在内,这是一盘大棋,其发力既要强又要稳,那么农业供给侧改革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请期待下期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农机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农机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农机网www.nongjx.com"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农机网www.nongjx.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上一篇: 农业供给侧改革重要的是保护农民利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