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60
3500/60
晶体管T1和T2用于缓冲由电阻R1至R4和二极管D1与D2搭建的分压器输出电压。二极管D1和D2起到温度补偿的作用,但不是必须的。如果使用这两个二极管,D1应该与T1保持热接触,D2应该与T2保持热接触。如果不使用D1和D2,那么相应地要增加R2和R3值。
电阻R5、R6和R7提供简单的局部反馈,可起到少许改善和保护电路的作用。R5要比R6和R7大得多。电路中的元件值计算与射极跟随器电路中的元件值计算是相似的。
图3b使用了3个晶体管和带负反馈的更有效的输出电压调节电路。电阻R1和微调电位器P1提供的负反馈可以稳定输出电压。输出电压+V1和-V2由P1、R1和R2设定。D1和D2用于温度补偿。电阻R4和R5提供局部负反馈,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输出晶体管T2和T3。
有时我们需要调整和更有效地调节电压分割器产生的输出电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用晶体管搭建的典型差分放大器来解决这些问题。图4显示了基于T1至T5这5个晶体管搭建的电压分割器。
图4:在晶体管搭建的差分放大器基础上设计的电压分割器。
T1和T2用作差分放大器。T3是输出晶体管T4和T5的放大器和驱动器。电阻R6提供负反馈,用于稳定输出电压。R7*和C2*不是必须的。C1是必须的,因为它要提供电路的频率补偿。